三、後場
.「年蕭,月品,萬世絃。」 學蕭要一年,學笛子要一個月,學胡琴要一萬世,表示胡琴是很難學的。
.「三分前場,七分後場。」 後場樂隊比前場的演員還重要。
.「無後場行沒腳步」 演員的台步是根據後場扮奏來走,沒有後場就無法走台步。
.「打鼓的累死噴吹的」 打鼓的打太快害得吹嗩吶的跟得很辛苦。表示連累別人之意。
.「未曉挨絃的假絞線;未曉噴吹顧噴涎。」 因為沒那種技藝,不會拉胡琴只好假裝絞線;不會吹嗩吶反倒噴口水。
.「孤吹獨絃」 一個人拉絃,一個人吹奏,表示人數太少很吃力。
.「戲好不離生、旦、丑;聲高必用仩(右邊改為刈,但去刀旁)、仩、仩(右邊去上,改為六)。」 戲要好一定要有小生、小旦、小丑;高音不用到仩(右邊改為刈,但去刀旁)、仩、仩(右邊去上,改為六)等音階。
.「歹鑼累鼓,歹尪累某。」 打鑼的不好會連累司鼓的,不好的丈夫會連累到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