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宜蘭俗語篇
宜蘭俗語初探-地理與交通的俗語
【緒論】 俗語是先民智慧的結晶。先民透過生活的體驗與對自然的觀察,逐漸形成一種普遍認同的語辭,因此俗語的形成需要經過長期的累積與共同的認定之後,才會成為一般民眾的習慣用語,經由俗語的流傳,先民的智慧與經驗也得以代代相傳。 俗語的傳播並非藉由文字的記錄,而是透過民眾的口耳相傳。俗語辭句大多押韻對仗、內容簡明扼要,易於傳誦。俗語反映一個時代、一個族群普遍認知的觀念,因此俗語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增加或消失,而不同的地方也會因不同的社會背景,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俗語。 宜蘭地區由於獨特的歷史背景與風土民情,因此產生許多特有的地方俗語,宜蘭俗語反映蘭陽平原的自然與人文現象,本文即針對宜蘭地區民間所流傳的特有俗語,加以整理、歸納,並分析其形成的歷史背景,及其所反映的人文思想,藉以探討宜蘭的自然天候、拓墾過程與風土民情。
【地理與交通的俗語】 宜蘭位於台灣東北角,境內三面環山一面靠海,形狀成直角三角形,平原被雪山山脈與中央山脈環繞,地形封閉自成一格外,海則有龜山島如巨大的海龜悠游海面上守護著平原。由於自然地形的阻絕加上境內多河川阻隔,交通不便,由此產生了關於地形、交通的俗語。
<龜蛇把海口>
<龜山旋頭>
<台灣遊透透 龜山還勿會 到>
<土,鼻仔頭上凸,縮,叭哩沙上縮>
<一百甲路清水渡>
<火車行到蘇澳站—盡碰了>
<火車開到大洲—還會赴返身> 以上關於地理與交通的宜蘭俗語中,以宜蘭的地標龜山島所佔的比例最高,「鼻頭上凸,叭哩沙上縮」則是藉自然的地形,形容人的個性。關於交通俗語,在興建清水橋、北迴鐵路通車與太平山森林鐵路拆除之後,「一百甲路清水渡」、「火車開到蘇澳站—盡碰」、「火車開到大洲—還會赴返身」這些俗語都已經失去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