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諺與產業的俗語】
宜蘭的傳統產業以農漁業為主,因此關於產業的俗語多與農漁業相關,而農諺是農民藉以判斷農事、收成的根據,當然也與農業生產有密切的關聯。
<清明田 穀雨豆>
宜蘭農諺,意謂播種必需把握時機,不可逾時。播田(插秧)要在清明節之前,豆類則在穀雨之前播種,否則就會超過節氣。清明節是在新曆四月五日左右,穀雨則在新曆四月二十日前後,因此時天候多雨,利於五穀生長。
<四九五月雞啄沙>
每年農曆的四、九、五月的是小月,這時候稻作還沒收成,連雞都沒得吃。其它縣市則有「四九五月閒人滿街迺」諺語。
<好中秋 好晚稻>
如果中秋節天氣晴朗,則第二期稻作也將會豐收。
<秋茄白露蕹 恰毒過飯匙槍>
民間俗信秋季的茄子和白露後生產的蕹菜(空心菜)有劇毒,勸人不可食用。飯匙槍即是眼鏡蛇。
<看牛相放伴>
意謂民眾互相幫忙插秧、收割或辦理婚喪喜慶時,主人無需支付任何費用,但是當別人需要協助時則必需義務幫忙,就像一齊去放牛要相互看管牛隻一樣。
<民壯城蚊 崁仔腳尿桶>
意謂民壯城多蚊子;崁仔腳多尿桶。民壯城原名「民壯圍」,今稱壯圍鄉。清嘉慶七年(西元 1802 年),吳沙之子吳光裔為酬謝隨其父開墾有功之平民壯丁,乃贈與本區土地,改名「民壯圍」。民壯城靠海,地濕草繁,因此蚊子特別多;崁仔腳在宜蘭市負廓里附近,往昔多菜園,因施肥之需,故多尿桶。
<頭城水桶摔不破>
指頭城所製造的水桶堅固耐用,不易破裂。
<會算勿會 曉除 換米烤蕃薯>
白米的價格比蕃薯高,卻重量不重質,拿米去換蕃薯,形容不會衡量事情的輕重緩急。
<青盲好樁米>
天生我材必有用之意,因為失明的人不會偷懶亂跑,因此正好適合做搗米,一定可以勝任。
<有吃有吃刺 沒吃亂使綁>
往昔製作簑衣都是請工匠到家中來做,請主必需供應豐盛餐點,否則製作簑衣的師父就會隨便亂做。由於簑衣製作是用針黹緊綁,故言刺、綁。這句話也用來形容人有吃才肯做事,沒吃就偷懶敷衍。
<嫁種蔥 吃勿會 空>
三星地區俗語。三星農民多種植蔥蒜,蔥價好,收入優渥,因此,嫁給種蔥的農民,就可以衣食無虞,故曰「嫁種蔥 吃勿會 空」。
<田園開到濁水溪頭>
形容家境富裕田園很多,所擁有的田園一直延伸到濁水溪畔。濁水溪即今之蘭陽溪。
<一午二紅鯊 三鯧四馬魚加 五鮸六嘉獵>
用來區分魚類等級的諺語。最好的魚是午仔魚(馬跋),其次是紅鯊(黃臘槮),第三是鯧魚,第四是馬枷魚(鰆魚或稱土魠魚),第五鮸仔魚,第六則是嘉獵。這六種魚都是宜蘭沿海常見的魚類。
<有錢吃鮸 沒錢免吃>
有錢就吃鮸仔魚,沒錢就沒得吃了。鮸與免諧音。
<牽罟依索就分錢>
宜蘭沿海沙岸,每逢魚汛村民就以竹筏出海撒網包圍魚群,在岸上的民眾則合力牽拉罟網,同心協力捕捉魚群。牽罟時只要加入拉索者,就能分得漁獲,是一種集體勞動、平均分配的捕魚方式。
<牽罟倒退嚕-沒前途>
牽罟時要將兩手拉著繩索向後倒行才能將漁網拉上岸,由於是向後倒走,因此引喻為沒有前途。
<東港沒魚西港撒>
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處,或這裡沒有就到別的地方找之意。東港今屬壯圍鄉東港村,西港則在頭城鎮竹安里。台灣俗語則有「這溪沒魚別溪撈」,意義相同。
<死囡仔乖 走魚大>
死去的孩子總覺得比較乖巧,沒有釣上來的魚總覺得是大魚。比喻失去的東西總是比較好。傳統農業社會中生兒育女多,加上醫藥不發達、營養不足,孩童夭折率高,許多家庭都有未成年即過逝的孩子,因此會有這句俚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