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戲
台灣外台歌仔戲的表演形式(二)

【外台歌仔戲劇場】

一、開放式劇場

外台歌仔戲的表演場地是在廟埕廣場搭建戲台就地演出,廟埕是一個開放的空間,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走動,沒有進出場的管制,觀眾可以隨時進場觀賞,也可以隨時離開。表演精采現場觀眾會愈聚愈多,演出平庸低劣則觀眾將會陸續離去,沒有劇場規則,也沒有尊重表演者的顧忌。室內劇場的表演,觀眾必需等到中場或結局才能離場,遲到早退會被視為不尊重表演藝術。而電視、電台、電影歌仔戲的表演,並不對外開放,所以現場並沒有觀眾,因此祇有外台的演出形式是開放、自由的,而且是直接面對觀眾接受考驗。

二、舞台美術與舞台技術

為了節省演出成本,一般外台戲並不講究舞台美術。外台演出時通常祇用一道背景幕區隔前後台,沒有更換布幕和活動式布景,背景布幕大多彩繪宮庭、原野、樹林或畫三仙圖繪,全場以單一布幕為背景。此外在戲台前簷下則吊掛橫寫劇團名稱的眉幕而已。比較講究的劇團也祇在戲台前方掛素色大幕、戲台中間加掛中隔幕,演出時變換幾個佈景就算規模盛大了。與內台歌仔戲、文化場或電視歌仔戲相較之下,外台戲當然顯得粗糙、單調。

外台戲演出戲台上通常祇擺設「一桌二椅」,沒有舞台技術可言,也不需要舞台監督。一般外台歌仔戲舞台狹窄,根本連掛中橫幕、翼幕的空間都沒有,且因戲金低廉,演員、樂師都必需精簡,更遑論舞台美術與舞台技術。

三、外台歌仔戲的燈光、音響

廟埕的外台演出沒有所謂的燈光、音響設計,演出時戲台吊掛一、二十盞燈炮,以「照明」為原則,並沒有「設計」的概念;演出的音響大多使用手執式有線或無線麥克風,基於成本考量,鮮有劇團使用隱藏式麥克風,而且面臨大型場面台上角色眾多時,演員還得輪流傳遞使用,嚴重影響身段做工。而音響設備簡陋,沒有混音器,擴音設備則使用兩個大型音箱,有些戲班仍使用鐵喇叭充當音響,當然聲音品質流於粗糙。

外台演出通常廟方並沒有為觀眾準備坐椅,觀眾要自備長板凳,或站立在戲棚觀賞;演出場地沒有管制,看戲的觀眾、拜拜的信徒、流動的攤販混雜期間,戲班的音響、鞭炮的巨響、攤販叫賣聲此起彼落,熱鬧非凡。

【外台歌仔戲班的營運】

戲班的營運是戲班維持運作的方法,其中「戲路」的多寡是維續戲班營運的關鍵,如何爭取演出機會其實牽涉到複雜的主客觀因素,例如戲班的人脈關係、演出品質、劇團演員知名度、演出費用,甚至經濟景氣、社會潮流都會影響戲班的生存。除了外在客觀的因素之外,劇團本身結構、財務問題正是劇團營運的重要因素。

一、戲班的成員

台灣的歌仔戲劇團除了公立的蘭陽戲劇團之外,幾乎都沒有固定成員和薪資。由於表演場次不夠,團主無法聘用充足的演員,因此戲班成員幾乎都是臨時組合,且以外調演員居多。演員多屬自由演員與劇團沒有合約關係,可以自由搭班表演,因此一個演員可能同時在多個戲班表演。

至於戲班的專職演員則有「吃月的」和「領班底銀」兩種,「吃月的」就是按月計酬,近年來由於戲路日減,演員支領月薪對團主而言不划算,因此目前台灣幾乎沒有「吃月」的方式。「領班底」則是指演員向團主無息借貸金錢作為安家費用。演員在入團時團主按行情身價支借一筆貸款稱為「班底銀」,如演員要離開戲班則必須全數歸還。一般戲班支領班底銀的演員所佔比例不到一半,且近年來由於演出機會減少,因此戲班專職演員更少。中南部劇團大多取消「領班底」的制度,所有演員都是「自由演員」,遊走在各劇團之間。但戲班通常會有固定合作對象。

臨時演員通常都是按日計酬,都是約聘之臨時演員,有演出才有酬勞,而且大都是以日計算,因此又稱為「吃日的」,意謂以演出日數計酬。

為維持劇團正常運作,避免流動率太大,許多民間劇團演員都是由家族所組成,例如明華園、國光、仙女班、明珠、新藝芳…都屬於家族劇團,家族劇團不僅容易運作,凝聚力也較強。非家族劇團經常會出現爭排行、爭角色、爭戲金等諸多問題,且因團主與演員屬於僱佣關係,一旦有較高工資或能扮演主要角色,演員經常會跳槽改搭戲班;而家族劇團以「血緣關係」、「倫理親情」維續劇團,反而更能凝聚劇團組織。

二、演出的酬勞

由於大多數戲班成員多屬沒有契約關係的臨時組合,因此一般戲班演員沒有底薪,而依照演出場數計算酬勞,通常檔期結束即可支領酬勞,戲班在同一地點演出檔期無論幾天,團主會在最後一天發給演出費。如為單場、單日演出,則演員、樂師、工作人員都是在演出結束當場支領薪資。

1 、戲金

戲班酬勞最主要的是演出費,俗稱為戲金。在九二一大地震迄今,戲班演出場數逐年減少,劇團為爭取演出機會,紛紛削價競爭,台灣在一九八三年到八八年大家樂賭博盛行期間,外台歌仔戲班演出費約在三到五萬之間,在九二一大地震之後戲金則年年下滑,目前一般外台歌仔戲一天兩場的表演費已降到台幣二萬五到二萬八之間,如為連台演出則戲金更低,例如二○○三年台中南屯萬和宮歷史悠久的「字姓戲」 ( 依姓氏輪流出資演出的外台戲 ) 連演一個月,但劇團競標結果,單場演出戲金竟然祇有三千四百元,戲金的低廉自然演出素質就低劣。

演員的演出酬勞是依照主要演員(小生、小旦、三花等角色)、次要演員(副生、副旦、旗軍等角色)之分,目前主要演員每天(兩場)演出費約一千八到二千八,次要演員則在一千二到一千八,外調演員則約一千八;後場樂師酬勞反而較高,文武場首席(打鼓佬、胡琴)約一千八到三千五,下手(打鑼鈔、彈撥吹管樂師)則在一千五到三千之間。

2 、扮仙禮

除戲金之外,外台歌仔戲班也有額外的收入,其中最固定的是「扮仙戲」。外台戲班在廟埕的表演,第一場戲開演之前一定要先演出扮仙戲,其它場次戲班也經常會應信徒要求加演扮仙戲酬神祈福,扮仙戲並非正式戲文,因此演出扮仙戲廟方或信徒都會致贈紅包以示謝忱,金額有二百、三百六或六百元不等。外台戲在開演首日或神明生日當天,扮仙場次最多,經常延誤正戲的演出,但請主和觀眾卻不以為意,因為扮仙比演戲重要,扮仙禮的收入有時甚至比戲金還高,因此台灣梨園諺語有:「加官禮恰濟過戲金銀」之說,意謂扮仙禮金的收入反而比戲金高,可見民眾對扮仙的熱衷。

3 、賞金

賞金則是另一項額外收入。歌仔戲在外台的演出,表演精彩時常有觀眾會以「貼賞金」方式表示喝采,賞金對象分為劇團和個人兩種。賞金對象如為劇團通常是由全體團員平分;如有指定對象(通常是男女主角)則屬個人所得。戲班的演員為了面子,常會鼓勵戲迷以「貼賞金」方式,「贊助光彩」(捧場)。每當有觀眾貼賞金時,劇團就會貼出紅紙,並在紅紙中央寫上「賞」字,右上方書明賞賜對象,左下方註明賞金者姓名,並將現金貼在紅紙下方以昭公信。每當有觀眾貼賞金時,當戲劇演到一段落,戲班就會暫停表演,以麥克風宣布感謝某人賞金多少「贊助本團光彩」並燃放一串鞭炮以表謝意。

除了以現金貼賞金之外,劇中每當演到「苦齣」(悲苦劇情)時,例如主要角色淪為乞丐行乞時,台下觀賞更會將金錢、金飾直接丟擲到台上「救濟」演員,形成台上台下虛實混淆、戲裡戲外一體互動的情景,但更重要的是台上行乞所得是歸演員個人所得。

三、外台戲班的基本開銷

外台歌仔戲的基本開銷,除了支付演員、後場的演出費之外,還有許多交通、食宿、器材、人事、仲介等費用。

以宜蘭地區劇團為例,劇團器材(含戲箱、道具布景)卡車搬運費用是來回三千二;餐費(飯菜)每人每天約一百元;每場演出講戲的「排戲金」一百元;茶水費一百元;化妝費(供應化妝品)一百元;走台(撿場)兼押車卸貨金一千二百元;班長抽(仲介費)則是戲金一成;其次演出時箱管(管理服飾、道具)的團員加九百元,煮飯者每天加一千元;劇團大簿(即會計)每天三百元;燈光音響控制師(多由演員或後場兼任)每天三百元。

今如以一般戲班編制計算,外台歌仔戲班在沒有舞台美術、舞台技術人員的狀態下,最低演出成本約在四萬八到五萬之間。而目前台灣民間外台演出戲金則都在三萬元左右,民間劇團的困頓由此可見。

四、外台戲班的淡季與旺季

外台戲班的淡季、旺季與民俗節令、神誕廟會息息相關,質言之,凡是民俗節令、廟會慶典多的月份,就是外台戲班的大月(旺季),反之則是小月(淡季)。

梨園諺語:「鑼鼓陳,腹肚緊;鑼鼓煞,腹肚顫。」意謂鑼鼓聲起響表示有演出,藝人生活才得以溫飽,當鑼鼓聲結束沒有演出,就得餓肚皮了。每逢二月初二土地生、三月廿三媽祖生等重要神明生日當天,戲金是平常演出的幾倍,而小月時戲班則要降價演出。

一般外台戲班的大月是農曆的一、二、三、七、八、九、十月,而小月則是四、五、六、十二月和閏月。由大小月我們可以發覺,民俗節令其實是配合農業的生產週期,在農閒時期廟會節日多,戲班演出機會也相對增加,而農忙時期則沒有民俗廟會活動,戲班演出場次也減少。

農曆元月正值過年期間,各地「迎媽祖」,且有玉皇大帝、清水祖師、關聖帝君、天官大帝(元宵)誕辰,大拜拜活動多;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生日,所謂「田頭田尾土地公」,託土地公之賜,戲班演出機會也跟著暴增;而三月更是廟會旺季,其中三月初三玄天上帝壽誕,三月十五是台灣醫神保生大帝誕辰,三月廿三媽祖生,各地媽祖廟皆要演戲酬神;再加上神明誕辰並配合廟會活動,演出機會也跟著多,所以一、二、三月是民間劇團的旺季,有時甚至要拆團演戲才能應付同時段不同廟會的外台演出。

農曆四、五、六月是台灣蔬果、漁產盛產期及農忙期,由於勞動需要,因此並無重要廟會活動,也沒什麼神明「敢」在此期間生日,外台戲班也就缺少演出機會。

七月烈日當空天氣炎熱不利農事,且七月俗稱鬼月,台灣民間陰廟(如有應公、百姓公、大眾爺、姑娘廟)都在七月舉行祭典,因此民俗活動頻繁,再加上往昔普度活動是分區輪流舉行,因此劇團演出機會非常多。八月十五是土地公第二次生日,其源自上古「社祭」分為「春祈、秋報」,故土地公有兩次生日,而土地公廟是台灣數量最多的廟宇,因此,單單「土地公戲」就足以讓八月成為戲班的大月了。

農曆九月初九 是「三太子」李哪吒生日,民間許多廟宇都有配祀三太子,且在「五營」之中,三太子又是「中壇元帥」,台灣的交通業者也以李哪吒為守護神,奉祀三太子哪吒不祇廟宇、民宅、車上供奉三太子的信徒不計其數,因此農曆九月也成為民間戲班的大月。十一月是劇團演出機會平平的月份。十二月則是小月,因年底民眾要準備過年,非常忙碌,不會請劇團來演出,梨園諺語也有:「十二月戲沒人請,只好學補鼎」之說。閏月也是小月,因為台灣習俗凡是節慶、廟會逢閏月都是選定正月(第一個月)舉行,閏月則不再重複,因此閏月是戲班的淡季,所謂「無米兼閏月」,是戲班最悲哀的事。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