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戲
台灣歌仔戲的璀璨巨星─楊麗花
       歌仔戲是唯一形成於台灣的本土戲曲,而楊麗花是歌仔戲的代表性藝師。在1960至1990年代,「吃飯配歌仔戲」曾是許多台灣人共同的記憶。當時透過電視銀光幕,楊麗花讓「看歌仔戲」成為全民生活的一部分。
       楊麗花出身於傳統戲曲世家,祖父和父母都是戲班演員、樂師,她6歲開始登台演出歌仔戲《安安趕雞》;13歲起成為劇團的當家小生。由於扮相俊美、唱功渾厚、演技精湛,再加上自身的才華與努力精進,使楊麗花成為歌仔戲的超級巨星,亦是台灣歌仔戲的代名詞。
       楊麗花從小跟隨母親的戲班奔波各地演出,少女時期即參與內台歌仔戲表演,17歲時就以《雙槍陸文龍》轟動全台。爾後在正聲天馬廣播劇團演唱電台歌仔戲,同時灌錄唱片、拍攝電影歌仔戲,而真正讓楊麗花成為歌仔戲天王巨星的無疑是電視歌仔戲。1965年楊麗花在台視演出《精忠岳飛》,自此引領台灣電視歌仔戲風潮,使歌仔戲成為台灣社會的流行文化。
       楊麗花的電視歌仔戲傳奇與台灣社會有發展密切關係。早在電視公司播出歌仔戲節目之前,歌仔戲已經歷落地掃 (本地歌仔)、內台、外台、電台歌仔戲時期,累積眾多基本觀眾群,隨著1960年代台灣電視的普及化,歌仔戲經由電視影像傳播,使看歌仔戲成為台灣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休閒娛樂。
       在電視歌仔戲製播期間,楊麗花聘請專業編導開發新戲,委託作曲家編寫許多新曲調,並配合時代潮流,結合舞台、科技技術,賦予歌仔戲新的生命力,使其能夠隨著時代改變、社會轉型繼續留存、發展。
       楊麗花也是第一位將歌仔戲推向國家藝術殿堂的藝師,1981年楊麗花在國父紀念館演出《漁孃》,之後也陸續在國家戲劇院推出《呂布與貂蟬》、《雙槍陸文龍》、《梁山伯與祝英台》等戲,2012年更與陳亞蘭在台北小巨蛋師生聯演《薛丁山與樊梨花》,使歌仔戲從一般民眾認知廟口酬神的「地方戲劇」變成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戲曲。
       楊麗花的藝術生命史即歌仔戲的發展史,雖然曾經經歷不同時期的各種演出型態,但始終注重歌仔戲的核心價值(唱功唸白、身段作表),並結合現代劇場,在不斷改革、淬煉、創新之下,台灣歌仔戲逐漸適應時代的脈動。除了個人的藝術成就外,楊麗花也培養許多歌仔戲明星,例如與他演出對手戲的王金櫻、許秀年;學生輩則有陳亞蘭、潘麗麗、紀麗如、葉麗娜,團員與學生在她的引導下共同展現歌仔戲的藝術風華。
       楊麗花對歌仔戲最重要的貢獻,不僅是個人的藝術成就,而是她對歌仔戲的傳播與發揚,開發眾多歌仔戲的觀眾,提升台灣歌仔戲的歷史定位,奠定歌仔戲的藝術價值,使歌仔戲成為最具台灣文化特色的傳統戲曲,而不只是廟埕野台酬神的戲劇,建立台灣文化的主體性與鄉土性。
       目前楊麗花己退居幕後、擔任指導後進、推廣歌仔戲表演藝術的角色,2023年台北市文化局登錄認定楊麗花為歌仔戲保存者,希望表彰楊麗花的藝術地位與成就,並發揚台灣的歌仔戲藝術。但楊麗花現在最關心的並非榮譽與地位,而是歌仔戲的教育、傳承問題。她常說,歌仔戲不僅是一種戲曲表演,更肩負教育民眾忠孝節義的觀念,傳遞台語文化的功能。歌仔戲的沒落即代表台灣傳統文化與語言的滅絕,而楊麗花認為保存維護、教育推廣歌仔戲就是她的責任。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