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台灣傳統戲曲歌仔戲北管戲曲歌舞小戲偶戲劇評藝陣其他傳統工藝
|
藝陣
台灣宋江陣形成之社會背景(一)
【緒論】 宋江陣起源有宋江戲與軍事陣式兩種可能,根據《中國戲曲志.福建卷》高甲戲資料記載:宋江戲原本是福建地區民間廟會遊行的陣頭,出陣時成員手持各式武器,妝扮成《水滸傳》梁山泊中的人物角色,以各種隊型表演武打動作,後來加入簡單劇情和懸絲傀儡的身段成為戲劇型式,因表演內容都是宋江與梁山泊一百零八好漢的故事,因此稱為「宋江戲」,民眾俗稱為「宋江仔」。宋江戲以武打為主,藝人手執武器妝扮為梁山好漢,表演武術招式,演出劇目全出自《水滸傳》章回小說。 清道光年間,宋江戲吸收「梨園戲」、弋陽腔、崑腔等內涵,成為文武兼備的「合興戲」。清末,合興班與宋江戲融合,轉化成閩南地區所流傳的「高甲戲」。高甲戲表演特色即以武戲為主,但大陸的「高甲戲」與台灣「九甲戲」又顯然不同。 隨著移民的播遷,盛行於閩南地區的宋江戲也流傳來台,但傳入台灣的宋江戲並沒有朝向戲劇型式發展,反而因台灣特殊的拓墾背景而回復到藝陣型態,成為保護鄉里的「宋江陣」。台灣的宋江陣供奉戲神「田都元帥」(即宋江爺)為守護神,可見宋江陣源自福建宋江戲亦不無可能。然如果此說成立,則宋江陣傳入台灣當在清道光年代,宋江戲融合梨園戲等內容成為「合興戲」之前,因為台灣宋江陣雖有鑼鼓伴奏,但並無唱腔和絲竹樂。 台灣大多數宋江陣藝人皆認為宋江陣源自《水滸傳》宋江攻城的「武陣」,或源自明末戚繼光練兵的「藤牌舞」或「鴛鴦陣」。也有認為是鄭成功為整軍習武的「五花操兵法」,此說指出宋江陣乃出自軍隊陣式。 《水滸傳》乃明代四大奇書之一,內容描述北宋末年宋江被「逼上梁山」,率領農民起義的故事,書中肯定官逼民反的農民革命,將梁山泊一百零八好漢視為俠義之士。戚繼光則是明代平定倭寇名將,是民眾心中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則志在反清復明,故整軍備伺機反攻。關於三種宋江陣起源自軍隊操兵陣式的傳說,其實都與明代相關且有幾個共通點:一、都是民間自發性組織,並非政府正規部隊的陣式。二、以武術操練為主,而非表演藝術。三、以團體陣式為主,不強調個人武功。質言之,宋江陣是民眾自組武術性藝陣,不是表演性陣頭,以集體性展現地方武力。 漢人在拓墾台灣初期,由於是「官未闢而民先墾」,並無政府保護,且新墾之地,土地所有權不清,加上族群對立引發衝突。因此宋江陣在台灣的流傳,有其移墾社會的必要性。 【漢人拓墾台灣的社會背景】 漢人大規模拓墾台灣始於明末。明天啟元年(西元 1621 年)顏思齊自日本率眾來台,鄭芝龍附之。天啟四年(西元 1624 年)荷蘭人佔領台灣,因勞力需求,自福建沿海招募移民來台拓墾。崇禎十七年(西元 1644 年)滿清入關,福建沿海居民逃往台灣者不計其數;永曆十五年(西元 1661 年)鄭成功攻取台灣,率領軍隊四萬五千人屯居。清初朝廷強迫沿海居民遷往內陸,且禁止民眾渡海,以防止鄭成功勢力坐大,造成百姓流離失所,鄭氏招漳、泉、潮、惠流民渡海來台墾殖,在禁渡令下也造成「偷渡潮」,自康熙廿二年(西元 1684 年)至乾隆廿五年(西元 1760 年)解除禁令前,偷渡來台者眾,全面解除海禁後移民更多。 台灣俗語:「唐山過台灣,心肝結歸丸」,由於福建地區地狹人稠,耕地不足,加上連年旱災、飢荒,人民方得冒險渡越黑水溝遷徙來台。移民者多為貧民、羅漢腳,而非「投資型」移民,這些拓荒者必需冒著生命的危險偷渡到台灣,來到台灣之後又要面臨原住民抗爭、不同族群對立、天災瘟疫、盜匪、動亂,因此「自我保護」就是求生存的首要課題。 清領之初清廷原有棄台之意,後因施琅等力爭,勉將台灣併入版圖,但清廷對台政策消極,派駐台灣官吏,採三年一調,所謂:「三年官兩年滿」,來台官員多存「過客」心態,未有長治久安之計,由於官員貪腐、官威不彰,又有原住民的抗爭,基於安全需求,民眾為自我保護只能自組防衛組織以自保。早期拓墾之墾戶,如「金廣福」拓墾新竹、苗栗,吳沙拓墾蘭陽平原,均自組民勇、壯丁即亦此因。 【分類械鬥下的自衛組織】 中國移民渡海來台,主要來自福建漳、泉州與廣東之客家移民,原鄉祖籍不同且語言文化各異,加上墾地範圍尚未釐定、爭奪水源等因素,經常引發衝突。這些衝突械鬥因類型不同,一般稱之為「分類械鬥」,其中最嚴重、影響範圍最廣者,無疑是漳泉械鬥,民間俗稱為「漳泉拼」。此外,還有福佬人與客家人的「閩粵械鬥」、泉州族群的「三邑械鬥」、不同宗姓的「姓氏械鬥」、同行紛爭「挑夫械鬥」、北管戲曲的「西皮福路之爭」、「軒園拼」等分類械鬥。 在清朝治理台灣二百一十二年中,台灣至少發生過六十餘次械鬥事件,在面對不同族群的威脅下,自組防衛武力保護族群利益,乃自保的必要選擇,因此,各地莫不自組類似軍隊的宋江陣、獅陣作為基本防衛武力,以防敵對族群的侵擾。 移民初墾時期,台灣處於無政府狀態;明鄭時期也並未掌控全台,乃至清初政府亦無能力有效、周全保護百姓,導致械鬥爭執不斷發生。維護生命財產安全既是移民首要需求,因此人民只能團結自保,在此社會背景下,地方自組的武術陣頭──宋江陣就因應而生,它不只是廟會遊行陣頭,而是擔負著保家衛民的防衛任務。 宋江陣都是隸屬地方社區、廟宇,基於安全考量,地方必需具有基本自衛力量,方能嚇阻其他族群的挑釁,否則不僅墾地將被併吞,生命財產亦將遭受危害。在各種「分類械鬥」的威脅下,人民不得不自組武力保障生命財產安全,宋江陣也是在械鬥頻繁的情況順勢產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