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信仰
從台灣媽祖神蹟看媽祖屬性的轉化
【摘要】
媽祖原為女巫信仰,自宋代以降媽祖即有救海難、救瘟疫、平海寇、護漕運、助海戰等神蹟,整體而言媽祖屬性以航海之神為主。
媽祖信仰隨移民播遷流傳台灣,最初媽祖仍以庇護移民渡越黑水溝的海神性格為主,早期台灣媽祖也都面向大海,隨著移民在台灣的拓墾,台灣媽祖發展出救瘟、平亂、防番、救震、醫病、巡防海岸、助雨、救軍伕、收妖、接炸彈等各種神蹟,如今台灣媽祖已不僅是海神信仰,進而轉化成全能之神,媽祖信徒不再以漁民為主而遍及各行各業,台灣百姓凡事救助於媽祖,因此媽祖有了分身(如大媽、二媽、三媽),也有分工(如大媽鎮殿、二媽吃便、三媽出戰),台灣媽祖屬性與中國原鄉已截然不同。
台灣媽祖屬性的改變反映台灣移民社會的轉變,從唐山過台灣的海神信仰,到護佑漁民、保護農民、到庇佑全民,媽祖信仰正呈現漢人拓墾台灣的歷程,也顯現台灣社會型態的變遷。
關鍵字:媽祖、海神、神蹟
 
一、緒論
媽祖信仰是台灣重要的民間信仰。台灣移民大都自中國閩粵地區渡海來台,由於船隻簡陋且缺乏導航設備、通訊器材,更無氣象預報,橫越黑水溝當然充滿危險性,因此當時渡海舟船之上都有奉祀媽祖以祈求航行平安。漢人入墾台灣初期,交通運輸仰賴航運,且沿海漁民討海維生者眾,也需祈求媽祖庇佑,因此媽祖信仰愈形重要。而早期媽祖廟也都面向大海,由此反映媽祖信仰基本屬性乃為海神信仰。
康熙二十三年(西元 1684 年)清廷以媽祖助戰有功加封「天后」,使媽祖神格提昇到最高位階。且透過清廷的政治炒作,媽祖成為民間最具代表性之女神,媽祖信仰也儼然成為台灣最重要的信仰。
神蹟就是神明的業績,任何宗教信仰都有神蹟顯現,藉以顯現神威,取得信徒的信賴,神蹟能加強信仰、堅定信仰,有助於宗教的傳播及教義的發揚。神蹟是超乎人力的表現,由神展現神力所促成的「非常」現象,是非理性的、無法以科學詮釋的,只有神才能促成神蹟的發生。神蹟打破「自然定律」的限制,使不可能成為可能。神蹟反映信徒的焦慮、無助,神蹟呈現信徒所希望卻無法達成的願望,藉由神蹟的顯現使信仰更踏實、堅定。
本論文以「從台灣媽祖神蹟看媽祖屬性的轉化」,試圖將台灣各地媽祖顯化之神蹟作分類,藉以觀察媽祖信仰流傳台灣之後,其職責屬性的轉變,並分析這些神蹟形成的內在因素。
宗教信仰終歸於「信與不信?」,本文內容不在討論媽祖神蹟的真偽,而純以觀察者的角度來敘述這些神蹟的發生過程,本文所引用資料是以寺廟宮誌、沿革為主要依據,以耆老口述資料、民間傳說為輔,希望以客觀立場來看待媽祖神蹟,藉由媽祖神蹟觀察台灣人民從唐山過台灣,到現今工商社會,隨著社會型態、經濟產業、時代問題的轉變,在不同時代、不同社會背景下產生不同的神蹟。
 
二、媽祖信仰的原型
1 、源自女巫信仰
媽祖信仰原為「巫祝」信仰。根據宋代碑文、文獻記載均言媽祖為「巫祝」:
/南宋進士廖鵬飛〈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姓林氏,湄洲嶼人,初,以巫祝為事,能預知人禍福,既沒(歿),眾為立廟於本嶼。」
/南宋莆田進士黃公度〈題順濟廟〉詩:「平生不厭混巫?,已死猶能效國功。」
/南宋李俊甫編《莆田比事》:「湄洲神女林氏,生而神異,能言人休咎,死廟食焉。」
/宋黃巖孫撰《仙溪志》:「順濟廟,本湄州林氏女。為巫,能知人禍福,歿而人祠之。」
/明周瑛〈興化府志〉:「亦稱妃為里中巫。」
由上引述資料足見媽祖原始信仰是屬女巫崇拜。按《辭海》解釋:「巫,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在男曰覡,在女曰巫。」再依〈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莆田比事》、《仙溪志》之說,媽祖乃因能預知人禍福,故死後被奉祠,由此可推知媽祖乃宋代湄洲島上具有神通的林姓巫女。
2 、歷代冊封的因素
媽祖成為海神信仰也是始自宋代,根據〈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提及,「故商舶尤藉以指南,得吉卜而濟,雖怒濤洶湧,舟亦無恙。寧江人洪伯通,嘗泛舟以行,中途遇風,舟幾覆沒,伯通號呼祝之,言未脫口而風息,既還其家,高大其像則築一靈於舊廟西以妥之,宣和壬寅歲(西元 1122 年)也。」〈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又云宣和癸卯年(西元 1123 年)給事中路允迪出使高麗,至東海遇狂風巨浪,唯獨路允迪所乘之舟,「有女神登檣竿倖免於難」,平安歸來後路允迪上奏皇帝,宋徽宗乃賜「順濟」匾額予聖墩廟。
媽祖被形塑為海神應與建廟於湄洲島,且起初神蹟皆與救海難有關聯。至元代媽祖受冊封的因素幾乎都與保護「漕運」有關。至明代因實施「海禁」,禁止人民從事海上貿易,且朝廷推崇「玄天上帝」信仰,因此明代媽祖信仰並未受官方鼓勵,媽祖僅二度受冊封。其中明太祖洪武五年( 1372 )因「神功顯靈」封「聖妃」;明成祖永樂皇帝時,為宣揚國威,並尋找惠帝下落,派遣鄭和下西洋,為安定軍心祈求航行平安,是以加封「普濟天妃」。
清代媽祖受朝廷冊封多達廿餘次。康熙十九年( 1680 )「神助萬將軍克敵廈門」加封「天妃」,康熙廿三年( 1684 )又以「神靈顯助」靖海將軍侯施琅功克澎湖加封「天后」。雖然清廷加封理由都是「助戰有功」,但都是「助海戰」。媽祖神蹟自宋徽宗助路允迪出使高麗賜匾、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 1155 )首度冊封為「崇福夫人」,至清康熙二十三年( 1684 )受封「天后」。觀其神蹟與受封因素大致有救海難、護漕運、袪瘟疫、平亂、禦海盜、救旱、助戰等諸因素,其中出現最多之神蹟與冊封原因都與航海有關,因此媽祖信仰乃屬於海神信仰。
3 、台灣媽祖信仰的原貌
漢人大規模來台拓墾始自明代末年,明天啟四年( 1624 )顏思齊、鄭芝龍渡台,來歸附者約三千人,同年荷蘭據台因勞力需要乃自福建沿海招募移民來台。崇禎元年( 1628 )鄭芝龍降清,值福建大旱,乃招募飢民數萬開墾其土。滿清入關(西元 1644 年)後沿海居民逃難來台者眾,永曆十五年( 1661 )鄭成功驅逐荷蘭率眾四萬二千人來台屯墾,清廷為防止鄭成功反攻,強制沿海居民遷移至內地,鄭成功再招撫沿海流民來台。明朝滅亡後,清廷實施「海禁」,但閩南偷渡來台者不計其數。在移民過程中首先面對的就是橫渡黑水溝的危險,因此當時海神之一的媽祖也就水漲船高。
台灣移民初期的海神信仰,其實包括水仙尊王、玄天上帝、龍王與媽祖,清治之後由於朝廷的推崇、加封,媽祖一枝獨秀超越其他海神,成為最普遍的海神信仰。但隨著移民來台時間的久遠,媽祖的原始職務也隨著轉化,按照台灣各地媽祖的神蹟故事,可觀察台灣媽祖屬性的銳變。
台灣地區有關媽祖神蹟不勝枚舉,除了護衛漁民的基本任務之外,且增加許多類型神蹟,其中大致可區分為協助官兵作戰、平亂、防衛盜匪、原住民、為民治病、收妖除瘟、救災、除蟲害、預警危難事件等類型。這些神蹟其實都已脫離海神信仰的特質,換言之,台灣的媽祖已不再專職海上救難,而成為無所不在、無所不管的全能之神。以下茲就台灣媽祖神蹟,探討媽祖屬性的轉化。
 
 
三、台灣媽祖助戰與平亂的神蹟
1 、協助官兵作戰
台灣地區的媽祖助戰神蹟首推鹿耳門媽祖,協助鄭成功驅除荷蘭人。據傳:明永曆十五年( 1661 )鄭成功船隊開抵鹿耳門外海,卻因水淺無法登陸,鄭氏乃於船頭設香案祝禱,祝告蒼天眾神:「鄭氏移師東征假借此地暫供安身,以待重振甲兵、恢復中興,祈求神明助潮水,使舟師得以登岸」,禱畢一時間潮水驟漲,鄭軍得揮軍進入台江內海,攻下普羅民遮城(今赤崁樓),包圍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鄭軍登陸後見此地有媽祖廟方知媽祖助漲潮水以利行舟,鄭氏即親臨祭拜,並在戰事後重建鹿耳門媽祖廟。
台灣媽祖助戰最力的政權並非明鄭而是清廷,施琅將軍攻台時即有平海澳媽祖「湧泉給師」、「神助海戰」等神蹟,澎湖媽祖則在駐兵澎湖時湧出淡水供軍士飲用。嗣後,《諸羅縣誌》、《鳳山縣誌》、《台灣府誌》、《台灣縣誌》、《澎湖紀略》等誌書,均援用媽祖助戰之說,但將平海澳神蹟改為澎湖。至於「湧泉給師」之地點則說成澎湖天后宮左前方之「萬軍井」。
媽祖既協助明鄭驅荷蘭又助清廷消滅明鄭豈不自相矛盾,媽祖助戰其實乃自編之辭,揆其用意乃在假藉媽祖信仰收攏民心,俾使百姓遵照神意服從政府領導而已。
2 、助官兵平亂
清廷攻克台灣之後,原本有意棄置台灣,但經施琅力陳,為避免台灣再成為反清勢力據點,乃將台灣收入中國版圖,但對台政策仍採消極態度,台灣地處海外邊陲,官員均將奉派來台視為畏途,且清代台灣官制任期三年,所謂「三年官、兩年滿」,來台官員多存「過客」心態,無心經營台灣,造成「官威不彰、官逼民反」,且移民初期制度未立,地界、水權不清,經常滋生亂事,台灣有「三年一小亂,五年一大亂」之俗語,意指台灣民變、械鬥頻傳,只要發生民變清廷就會假藉媽祖幫助官兵平亂,以神蹟證明清廷的合法性和平亂之合理性。台灣三大民變依次為朱一貴、林爽文、戴潮春事件,其中媽祖協助官兵平亂者有林爽文、戴潮春兩大民變。
《台灣省通志》根據台灣總督府社寺台帳記載三則媽祖助清廷平亂神蹟:乾隆五十一年( 1786 )林爽文事件,福康安奉派來台平亂,官兵自鹿港登陸,至港口突起狂風,浪高而舟船將傾,福康安虔誠向媽祖禱告,得媽祖庇佑大風歇息大軍方得以登陸。
同治年間戴潮春之亂,攻陷彰化殺害官員,次月進攻鹿港。鹿港原為商港並無城牆、武事裝備,民眾恐慌不知所措,第二天戴軍竟不戰而退,有人問退卻原因,戴軍答曰:見有一隊穿白袍騎白馬之軍隊,由一女將指揮,軍容壯盛前來,戴軍以為官兵來援,乃將軍隊撤離,嗣後乃知媽祖顯靈因此不再侵擾鹿港。
又當初戴萬生創立小刀會,入會者皆歃血為盟,嚴禁洩密,當時鹿港地區有參加者自知過錯,但顧慮曾經立下盟誓,恐遭天譴進退不得不知所措,媽祖為解消彼等罪業,乃在鹿港天后宮廟埕備置清水,並燒符咒投入瓶中,令其掬水漱口,凡是參與盟誓者,由此可消其罪業,恢復良民之身,因此各地戴軍爭相來此漱口消罪,而瓶中之水竟不曾減少,眾人皆認為此乃媽祖之靈異。
《北港朝天宮志》:「同治元年,戴萬生陷彰化,遂圍嘉義,遣股撲北港,港民議戰議避,莫衷一是,相率禱於天后,卜戰吉,議遂定。」「方集而賊至,無所得旂,遂迎神命所立旂為前隊守禦,賊不戰退,我民亦不敢偪,恐有詐也。後賊焚新街,民激於義爭相赴援,救出被難男婦,並擒賊二人;詢以當日不戰故,賊云:是日見黑旂下人馬甚眾,長大異常,疑是神兵故不敢戰。居民知神佑,相率詣廟叩謝,勇氣百倍。」
由以上神蹟可見清廷乃利用媽祖信仰收攏民心,鼓舞士氣並凸顯朝廷平亂之正當性,而且媽祖不支持暴民作亂,因此才會協助官兵助戰、平亂。這種計策在民變事件發生時,一般百姓無法判斷孰是孰非之際,其實可發揮決定性關鍵作用,既然媽祖力挺官兵,平民百姓豈敢與媽祖作對?
 
四、媽祖庇護鄉土護佑百姓神蹟
台灣媽祖另一傳說即是防禦鄉土、保衛百姓的神蹟。這類傳說在移民初治安不良、盜匪頻傳的時刻具有安撫人心的功能。
1 、防制原住民出草
當漢人入墾台灣必然引發原住民恐慌,造成原漢對立,雖然清廷曾以立石碑、造土牛、設木柵、建隘門為原漢地界,但隨著墾地的陸續開發,漢人拓墾的腳步不斷向山區逼進,原住民與漢人衝突也不斷發生,原住民抗爭或出草行為漢人稱為「番害」,孰不知其實是漢人入侵原住民土地,才會引發雙方的衝突。以下列舉台中新社九庄媽與台東天后宮媽祖神蹟,反映當時原漢關係之對立。
〈九庄媽的傳說故事〉報導人敘述:「以前都會有生番出來割人頭(出草),殺小孩子,有一次他們已將刀子舉起來快要砍下去時,突然起了一陣大風,生番們被嚇得不敢下手,往天上看就說,神明怎麼會跑到這裡,殊不知這裡的人將媽祖請到裡祀奉,消息傳開後,庄民爭相祀奉,後來才協議由當時人口較多的九個庄頭來輪流祀奉,也才有『九庄媽』的名稱出現。」
「有一年土城庄輪值九庄媽,慶典的前一天遇原住民出草攻打,但他們看見有如太子元帥外型的壯漢在村中巡邏,見狀畏懼,不敢進攻而撤退。」
「清朝時,生番(原住民)他們要是日子過得平安時就沒事,要是他們生活不平安,就會下山割人頭,把人頭浸酒,喝下去就會平安,當時水底寮有一個人當生番的「通報仔」(通事),告訴生番哪裡可以獵到人頭,當他們要來割人頭時,在土城的一個小斜坡的稻埕上看見二個又高又巨大的人在稻埕上樁米,生番嚇得退回去,告訴水底寮那個人,他認為是千里眼和順風耳化身救庄民。」
新社地區是客家族群與泰雅交界之處,原漢衝突在所難免,以三則媽祖神蹟反映九庄媽源起於原住民出草事件,在原漢衝突中,媽祖護衛漢人嚇走出草之原住民,表示媽祖護佑漢人對抗原住民。
台東地區也是原漢雜居之地,同樣也有媽祖護衛漢人之神蹟。根據台東天后宮沿革碑文記載:光緒十四年( 1888 )撫墾局官員與劉姓客家人發生爭執,劉氏煽動山胞反抗,殺害官員士兵劫走軍械火藥,並南下集結燒毀廳署,圍攻官兵營區,官兵被包圍無水可飲,掘井取水不得,張姓統領焚香向媽祖禱告甘泉立即湧出。一夜山胞摸黑前來偷營,突現紅光照天形白晝,官員得以殺敵,使山胞無法得逞。
2 、抵禦盜匪侵擾百姓
台灣初墾時期官威不振、治安敗壞,時常有盜匪侵擾搶奪,媽祖也擔負防禦盜賊侵擾的任務,成為地方守護神。根據《新港奉天宮志》記載:新港初墾時期因治安不良,每當月黑風高之夜,居民常見千里眼、順風耳兩位將軍黑夜於廟前三川門站崗,使盜匪心生畏懼不敢為惡。
後龍慈雲宮:「嘉慶年間盜賊作亂,眼看就要進逼到後龍,忽然狂風大作,飛砂走石,刮得敵人棄甲曳兵而逃;事後據稱媽祖顯靈。」
漢人移民台灣初期,由於清廷對台政策的消極,台灣社會幾乎處於無政府狀態,凡事只能自求多福,百姓面對盜匪侵擾只能期待媽祖的庇護作為自我安慰。
3 、媽祖巡防海岸
《安平天后宮志》記載中法交戰時神蹟:「光緒十年,中國與法國宣戰,法國海軍封鎖台灣之時清軍曾在北部與之對壘,後擊退之,當其時法艦時常遊弋安平港之沿海,民心惶惶不安,晦暝時多見媽祖騎白馬往來馳驅於沿海線,暗中加護地方,事後平安無他故,慶幸未罹炮擊之災,咸稱媽祖神顯默相。」
淡水福佑宮也有:中法戰爭,法軍進犯淡水,相傳媽祖顯靈庇佑才打敗法軍之說。
4 、媽祖救軍伕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政府因軍力不足徵召台灣青年赴南洋充軍,在戰火危急時,媽祖屢次顯靈拯救軍伕。
《大甲鎮瀾宮志》:「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大甲子弟被徵調到南洋做軍伕,臨行前到鎮瀾宮求取香火袋以保平安。傳說曾有數名軍伕在午睡時,夢中彷彿聽到媽祖對他們呼喊,炸彈掉下來了,那些軍伕立即逃開,幾秒鐘後,剛才睡臥的地方已被美軍轟炸。終戰後軍伕們回鄉,年年隨駕進香,感謝媽祖救他們一命。」此外,大甲媽祖也有「媽祖婆帶南洋兵返鄉」的故事:「傳說夜裡有一女子出現在軍營,告訴他們戰爭結束,要來帶他們回台灣。大甲人相信能從南洋逃過戰爭的劫難,平安返鄉是靠大甲媽的保佑。」
《安平天后宮志》:「咸稱在戰地,每值晦暝夜時,常見到媽祖及文朱殿的李天王之燈號,一晃而過,因此軍伕們雖身置軍中,出生入死於戰地,在精神上獲得莫大的慰藉,感戴神祇暗中荷護。」
安平媽祖救軍伕另一則傳說:七七事變後台南高橋部隊奉派增援上海日軍,雙方交戰時台灣軍伕忽見黑衣婦人遊走在火線上,以衣裙擋住槍林彈雨,待戰爭結束後才恍知安平媽祖隨軍到戰場,顯靈庇佑他們。
媽祖救軍伕不僅在二次大戰期間顯現,在國共對立時期也曾出現神蹟。彰化福海宮委員陳明壽敘述:「我民國四十四年二月間奉召去當兵,要去當兵時,我媽媽有帶我來拜媽祖婆,跟媽祖婆說,祈求在當兵這幾年能很平安,有一晚大陸的艦艇和我們台灣的艦艇大家在海戰,大概在晚上差不多十點的時候,那個時候我是在辦文書的工作,躺在床上睡覺,普通時是躺著就睡著了,那晚就是睡不著,好像聽到有人在說:你還不快起來還躺在床上睡覺,那時我就趕快跳起來,我剛爬起來到山坡的坡面,剛爬上來時,好在士官長還站在那裡沒走,將我手拉著說趕快臥倒,才臥下去而已,坡上面的土砂、石頭、磚塊整個蓋住我的全身,到天亮時起來看,原本在睡覺的帳棚整個被炸彈炸的稀爛,若沒有那晚可說是媽祖來給我指點,你不趕快起來還在那裡是不行的,我這個身軀可能就被炸彈炸到了。」
《九庄媽信仰調查計畫報告書》也紀錄朱進作先生口述:「八二三砲戰時候,凡九庄媽信仰範圍內的子弟,當時在金門服兵役者,事後均平安歸來,此端賴九庄媽的保佑。」
媽祖救軍伕的神蹟其實是反映軍伕在戰爭時的恐慌、不安,媽祖信仰讓軍人克服心理的恐懼,如得以平安退伍,便將歷險歸來之功,歸功於媽祖的庇佑。
5 、媽祖接炸彈
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盟軍轟炸台灣,民眾惶惶不安不知所措,因此媽祖接炸彈的神蹟便流傳全台各地。媽祖接炸彈的「母題」大致是:大戰期間美軍轟炸台灣,當軍機投下炸彈時,忽見一女子阻在空中,承接炸彈或言以裙擺將炸彈撥向外海,拯救黎民百姓。
此說普及全台,北自基隆南自屏東各地媽祖廟均有類似傳說,「媽祖接炸彈」也成為台灣媽祖共同的神蹟。其中彰化埤頭合興宮和萬丹萬惠宮還將媽祖所接之炸彈奉置在廟埕,作為神蹟之證據。
據屏東萬丹《萬惠宮媽祖沿革誌》記載:「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美機來台空襲,要炸萬丹街時,常以萬惠宮為測炸目標,傳說當時美軍一共投下四顆重約五百公斤的炸彈,其中兩顆在爆炸時造成多間房屋倒塌,人畜傷亡嚴重,另外有兩顆中的一顆就掉在媽祖廟的前庭,一顆掉在媽祖北側一間民房前,均被媽祖顯聖化身美女,以手挽裙擺接了下來,才未爆炸,飛機駕駛看得發呆,飛機竟掉下淡水溪。事後,村民到媽祖廟拜時,看到了道光年間雕刻的媽祖金身竟然雙手大拇指都炸裂了一小節,食指也受了傷,都覺得很訝異,於是扶鸞借亂,擲聖筊請示,聖母降示:因為空襲顯靈,化身挐炸彈,不小心手指才受傷。」
彰化埤頭合興宮總幹事謂:「日本時代在我們民國三十三年第二次世界大戰,聯軍派 B29 轟炸機帶著 500 噸炸彈來轟炸我們台灣重要地區,我們合興宮北邊在五分車站,那屬於台糖(按:製糖會社)企業的,有重要的日本官員,所以說美軍來轟炸這個地方,我們的聖母顯靈來接這個炸彈下來,這個手指頭還斷了一支。」「這個炸彈目前還有留在我們合興宮做一個事實的證據,這是我們合興宮的宮寶。」
除了萬惠宮與合興宮保有媽祖接炸彈的「證物」之外,其他地區媽祖廟也都有類似傳說。如彰化市南瑤宮媽祖就遠赴基隆接炸彈:「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軍對日實施空襲,猛烈轟炸日軍基地,當時日本統治下的基隆為西太平洋的軍事要港,於是成為美軍轟炸的首要目標,據聞,彰化南瑤宮開基三媽顯靈,化身婦人,在空中以裙子網捕炸彈,保佑基隆地區信眾之生命安全。」
此外,九庄媽和北港媽也都有接炸彈傳說。其中九庄媽是在機場接炸彈,據傳:昭和十九年( 1944 ),日人強徵中部地區壯丁在新社開闢海軍機場:「當時美軍也派空軍轟炸機場,轟炸的時候有人看見一個穿彩衣的女子懸浮空中,用她的裙擺接住炸彈,丟到別的地方,保護被強徵過去的台灣民伕。」北港媽祖則化身為老太太騰空將炸彈丟往北港溪河床,當美軍轟北港之時:「令人驚異的是有位六十多歲纏著小腳的老太太,由廟中騰空而起,在半空中飛旋於美機群中,把飛機丟下的炸彈一顆顆地接住,然後小心地丟在北港橋下的河床,美機離去,北港橋下一顆顆很大而未爆炸的炸彈,像是石陣般地排列在沙灘上,原來這些炸彈是媽祖顯聖的又一次明證。
《朴子配天宮沿革》:「民國三十四年二月,美空軍轟炸嘉義機場,民眾紛紛到配天宮避難,見媽祖金身不斷出汗,警報解除後朴子民眾均未受傷亡,且發現近郊有一架 B25 飛機爆炸燃燒,鄉民將美軍飛行員埋葬,光復不久有三個美軍飛行員找到朴子來,向罹難的同袍致哀時提起:他們當時掃射朴子時,看到有位穿著中國古裝衣服的年輕女人,在空中把他們發射出來的子彈像磁鐵般全部吸過去,他們覺得很奇怪,所以命派金斯飛行員追?,調查究竟,一瞬間紅火一閃,飛機爆炸掉了下來,後來朴子民眾把當時空襲時媽祖流汗,及美軍所說的話互相印證,證明是媽祖顯聖。」
安平媽祖則是以裙子將炸彈撥到外海:「經美軍多次空襲卻未曾中過一彈,炸彈多擲落於鹽水溪北側之外海,日人傳聞曾見一古代人(指媽祖)在空中用裙擺將炸彈撥彈入外海,而當時媽祖神像亦有出汗現象,見者莫不嘖嘖稱奇。」
鳳山雙慈亭媽祖也有類似傳說:「據當時的一名美軍飛行官曾口述,即在現今雙慈亭上方的空中,有一美軍機正空投炸彈,卻看到空中出現一古裝中國女子,頭梳髮髻,身著長裙,在半空中利用身上長裙的裙擺,將炸彈整個攬起,並轉丟向海上,而使得當時將遭炸彈噬虐的地區逃過一劫,據事後該飛行官口述查證,由該名中國女子的穿著、打扮等各種跡象顯示,得知即是媽祖顯靈。」
至於麥寮拱範宮媽祖則是以烏鴉擾亂敵機,《拱範宮誌》:「自民國卅一年起,本省頻遭空襲,人民不得安居,此間八股內,幸得聖母顯化,每遇空襲常有烏鴉亂飛,浮雲密佈,混亂視線,屢次投彈,皆落於河川田野,人畜無災禍。」
除以上所引媽祖廟之外,其他如二水安德宮、彰化廿四庄媽、大甲媽祖、茄萣金鸞殿……等媽祖廟均有類似傳說。媽祖接炸彈何以成為全台媽祖共同神蹟,揆其原因,乃因美軍空襲造成民心恐慌,民眾不知如何倖免時,於是衍生出媽祖接炸彈的傳奇,以自我撫慰,媽祖接炸彈其實是反映台灣民眾集體的焦慮與不安。
 
五、媽祖賑災救難與預警災難神蹟
台灣因地形氣候影響,風災、水患、旱災、瘟疫頻傳,每當災難發生,民眾便仰賴媽祖顯靈救助,因此媽祖救難的神蹟也屢出不窮,反映早期台灣民眾對災難事件的無助。
1 、降雨救旱的神蹟
媽祖生前即有〈禱雨濟民〉傳說,昇天後亦有〈救旱進爵〉神蹟。媽祖來台之後,由於早期移民產業多與農業種植有關,因此媽祖與雨水的神蹟也頻頻出現。台灣俗語有「天沒雨,人沒步」之說,意謂農業生產全仰賴雨水滋潤,上天不下雨,人民就無路可走。台灣媽祖化雨救旱的故事不勝枚舉,梧棲浩天宮媽祖和苑裡慈和宮媽祖還因「祈雨靈驗」而有「潛水媽」之稱。
大甲媽祖則一向有雨水媽、過水媽之稱,每年大甲媽祖進香時間都在農曆二月底,此時水稻秧苗、果菜花卉亟需雨水灌溉,因此進香沿途莫不引頸盼望媽祖帶來雨水以利農事。如久旱不雨信徒則向媽祖祈求普降甘霖以解乾旱。同治年間戴潮春圍大甲時即有林春娘(貞節媽)祈雨之傳說。即使在民國五○年代也還有祈雨活動。
《大甲鎮瀾宮志》:「民國五十二年,台中縣嚴重乾旱,大甲五十三庄(大甲、大安、外埔、后里等四鄉鎮)民眾發起恭請鎮瀾宮天上聖母、神農大帝祈雨解救旱災,由台中縣長何金生於五月十一日率縣民二千餘人在大甲鎮水尾溪河床設案祈雨,果然靈驗下起大雨。」
《北港朝天宮誌》:「光緒十二年三月,嘉義西門街恭迎朝天宮天上聖母賽會,是歲大旱,嘉義縣令羅建祥切念民瘼,建壇累祈不雨,見人民崇奉聖母甚虔,乃齋戒三日,親身請聖像祈禱,登壇未幾而大雨傾盆,紳民歡呼感戴不已。」
《麥寮拱範宮誌》:「民國元年壬子,立春至夏,台灣中南部天旱不雨,山焦溪涸,作物受害慘重,百姓叫苦束手,布、海兩堡首腦,集議本宮,叩求聖母為民請命,蒙聖母明示,敬擇於五月初一日,於宮庭設壇祈求,並由九十高齡壽星趙丑,領先手執旛旗,內書『祈求甘霖』四字,口唸祈求上蒼降雨救黎民,並行三步一跪九叩禮,參與求雨百姓,照行其禮,次晨果然傾盆大雨,南風加強,旱象立除,作物復甦。」
《拱範宮誌》另載:民國五十二年立春以來,天旱不雨農民受災,乃由宮廟董事代表股內民眾,向聖母祈求施救,經向上蒼請命,至小滿晚上南風加強甘霖大降,旱季得除百姓感恩不盡。
彰化南瑤宮媽祖則在雲林、彰化地區普施甘霖,《彰化南瑤宮志》:「民國四十五年,春耕期間,久旱不雨,各地農民求雨心切。南瑤宮媽祖鑒於大地亢旱,靈示組團前往笨港進香,進香團於農曆三月二十日出發後,一路晴空萬里,毫無雨象,當農曆三月廿一日進香團回鑾至莿桐時,萬里晴空剎時轉成烏雲密佈,驟降豪雨,莿桐西螺地區久旱龜裂的田園,因獲及時雨水滋潤,得以翻耕播種,返彰沿途隨著媽祖鑾駕,一路普施甘霖,致使該年農作物欣欣向榮,五榖豐收。」
此外後龍慈雲宮和台南下營茅港尾天后宮也有媽祖降雨神蹟:民國二十二年春夏之交旱災,乃設壇奉媽祖,突然大眾爺神輦奔至,乩童出示:聖母海邊求雨,五月五日午後將降大雨,待祈雨祭典結束後,果然大雨不止。下營天后宮:「民國五十八年八月,台灣由於久未降雨造成旱災,農作物萎縮不長,黎民乃懇求於媽祖降甘霖、救眾生,果於二月三日普降大雨,大地復甦,黎因而欣喜萬分,此亦係媽祖之神靈顯赫也。」
農業生產稻米蔬果成長莫仰賴雨水灌溉,若逢苦旱,農民救助無門,只能向媽祖祈求普降甘霖,在媽祖求雨神蹟中,方式有媽祖直接降雨,也有代為向上蒼求雨二種,但結果皆能應驗,解除旱象。
2 、媽祖救水患
台灣位於颱風行經地區,每年夏秋常有颱風侵襲,颱風帶來豐沛雨量,經常造成洪水氾濫,因此媽祖也經常顯現拯救水患的神蹟。
後龍慈雲宮傳說:「民國十九年(日據時代)六月十八日早晨,大雨如泣,山洪爆發,?湧地將整個後龍淹沒,就在危險萬分之際,西邊的鐵軌路基自動潰毀,洪水由這個缺口排洩出去,淹水之險始告解除,事後有人目擊一行白鷺朝西天飛去,又見一位白衣少女佇立在鐵路上,她所站立的地點正是洩洪的那個缺口。」
《麥寮拱範宮誌》也記錄兩則媽祖救水患的故事,其大意是:民國十七年濁水溪氾濫,洪水沖毀農田,村莊也有被沖毀之危險,地方人士迎請媽祖到現場設壇,當夜有無數神兵神火沿溪排陣,翌日中午媽祖青竹貼符咒投入急流中,狂流即轉向,接著媽祖神轎躍入激流,民眾亦隨轎落水,於溪中浮游二小時均平安無事。
其二:民國四十八年( 1959 )八七大水災,當日清晨見正二媽汗流滿面,神袍溼透,民眾觀拜請示原因,得知諸神致力化解,方使農作物免遭災難,人畜得以平安。
南瑤宮媽祖則會「掠水路」止水患:「據十八庄居民說,過去常有水患,但是只要迎媽祖的陣頭,行過溪底路,香插到那裡,大水就跟到那裡,成為溪路,而不會淹到村庄,民間便用『掠水路』來形容媽祖這項神蹟。」
媽祖信仰原本與「水」有關聯,媽祖進香期多在農曆二、三月間,此時正值春耕之後,農作物亟需雨水灌溉,因此農民莫不期盼媽祖帶來雨水,這段期間大約在春分到清明之間,其實也是「春雨」期,因此台灣民間有「大道公風,媽祖婆雨」之傳說,萬一久旱不雨,只好祈求媽祖普施甘霖以利農作物成長。
3 、媽祖救震災
台灣地處菲律賓與歐亞板塊交界處,經常因地殼排擠發生地震,地震發生至今仍無法預測,因此造成民眾不安。媽祖救震災的傳說,集中於昭和十年( 1935 )「墩仔腳大地震」和民國八十八年( 1999 )「九二一地震」。
後龍慈雲宮媽祖救戲班:「民國廿四年三月十九日六點零五分大地震,一群昨夜演完酬媽神戰的戲子,睡在戲台後室,睡得正酣,忽然聽到有人呼喚,個個驚醒奔出來,頃刻間天搖地喊,戲台倒塌,二十九名戲子無一受傷,冥冥之中似有神靈護助。」
南瑤宮媽祖在這次地震中則發出預警:「屯仔腳大地震的時候,彰化媽正往北港進香,離北港還有一里多時,唐瀛松照顧的香擔,突然發火,三月十九日進香隊伍到新港時,晚上香擔又發火,大家很是訝異,遂擲筶問神,但都卜無杯,第二天就大地震。」
中部(墩仔腳)大地震在台中海線地區造成嚴重損傷,死亡人數達 3,276 人,而房屋倒塌、半毀者不計其數,在這次震災中,大甲是受損最輕的地區,傳聞乃是大甲媽祖取消進香活動,留在大甲阻擋地震,使大甲地區未受震災波及。
《大甲鎮瀾宮志》:「大甲媽祖依每年於農曆三月南下遶境進香,但民國二十四年不知何故未允杯而取消遶境進香,信眾紛紛揣測原因,同年國曆四月二十一日(農曆三月十九日)上午六時零二分,本省中部地區發生大地震,災情慘重,大甲平安無事。」
《彰化南瑤宮志》則記載:受災區為南瑤宮媽祖信仰圈範圍,「凡隨本宮進香團前往笨港的信徒,其家屬皆倖免於難,信徒皆認為這是南瑤宮天上聖母顯靈庇佑。」
九庄媽則在西元 1999 年「 921 地震」中顯現神威,「 921 大地震發生後,奉在爐主謝倉家中的九庄媽絲毫未損金身,三個爐及神將千里眼、順風耳都真『在』,一點也沒被震到移位,但是天公爐、茶杯、燭臺都倒了,搖得實在太厲害,大南有地震擠壓的一道線凸出來,但庄內尚稱平安,鄰近的中興嶺,災情就很慘重了,地震後很多人來拜九庄媽,求保平安。」
台中樂成宮信徒認為 921 地震旱溪一帶的房子都沒有倒塌,唯獨樂成宮三川門西施脊折斷,「當地民眾都認為是媽祖為他們承擔災難所致。」
地震發生是不可預測、無法預防,突如其來的震災總帶給民眾心靈的恐慌,媽祖救震災的神蹟正反映台灣多地震,而百姓面對震災的無奈,如能平安度過自然要歸功媽祖的庇佑。
4 、媽祖預警災難
災難通常發生在無預警狀態下,媽祖神蹟中常有預告災難,讓信徒避免受難的故事,透過不尋常徵兆,提醒民眾遠離災厄。
《新港奉天宮志》有虎爺預警口湖大海嘯之神蹟。道光廿五年( 1845 )農曆六月初七夜,狂風侵襲,豪雨傾盆,海潮漲溢,造成三千多位鄉民遭洪水溺斃(民眾自估約七千人),災後又因飢荒、瘟疫再造成三千人死亡。至今每年農曆六月初八,在金湖、下寮兩村都有舉行盛大「牽水狀」活動紀念當年之罹難者。在海嘯發生之前,民眾所奉祀的新港虎爺降乩,高呼?弟子災難將至,速往本家逃命,於是多位信徒立即逃到新港避難,第二天口湖一帶發生大海嘯,而信奉虎爺逃往新港者均倖免於難。
而麥寮拱範宮媽祖預警次數最頻繁,宮誌中記載多則媽祖預警神蹟,其一:雍正年間媽祖預警將有大災難,此乃天數難移,非神力能化解,並指示信徒遷往他地,然當時居民留戀不去,到乾隆年間果然發生大水災,居民流離失所,乃遵奉媽祖指示,人神一齊遷往現住處。其二:蔡姓信徒載貨物出港前,至廟中祈求聖母護佑,經媽祖筊示三日內不可出海,果然,翌日,即有強烈風雨來襲,蔡氏因此得免遭難。其三:咸豐四年倪姓商賈滿載貨物將啟航,前一夜媽祖託夢,謂強風將至,宜緩期啟程,倪遵辦翌日果真風雨大作。其四:民國三十一年( 1942 )大戰期間,有林婦回娘家探親,至拱範宮祈安,得媽祖筊示宜遷回麥寮暫住以免逢災,林婦遵行,不久,林家大廈被炸彈所毀。其五:民國四十八年( 1959 )八月七日中南部發生大水災,事發前媽祖廟曾「發爐」,經聖母筊示,數日後將有大水災,需注意河川堤防安全,消息傳出民眾皆提防。其六:民國五十六、五十七年( 1967 、 1968 )本省沿海地區,連遭颱風、洪水之患,稻穀受災慘重民不聊生,七月初媽祖現字告示謂:百姓連受災損,至堪憐憫,諸神已為民請命,本季災害可得避免,農作可望豐收,而後颱風警報接踵而來,百姓惶恐不安,結果屢次颱風均轉向,農作物乃得豐收。
南瑤宮媽祖則預警溪水暴漲及砲彈試射事件:民國五十一年( 1962 )聖四媽於斗南駐駕時,附身乩童指示進香團應提前啟程,信徒遵行提早出發,帶進香團平安渡過濁水溪,立即雷雨交加大雨傾盆,頓時溪水暴漲流速湍急。又民國七十五年( 1986 )進香回程途經莿桐,信眾正欲渡過濁水溪,適逢砲兵基地在試射炮彈,彈著區正是涉溪之處,媽祖乃附身乩童示警,降旨暫停過溪,避免傷亡。
鳳山雙慈亭媽祖則預警二二八事件:「台灣光復初期發生震驚全國的二二八事件,當時台籍同胞與外省人士分庭抗禮,暴亂亂象四處可見,整個社會都籠罩於恐怖、動亂的陰影下,在事件未發生前,即有人發現媽祖的雙眼眼珠快速旋轉。孰知聖母已預知,欲警示世人守在家中勿四處走動,免遭殺身之禍。」
在所有媽祖預警神蹟中最神奇的是媽祖因預警嘉南大地震,洩露天機,而在天庭受天戒百年之說。「同治元年( 1862 )聖母以眾生之溺為溺,為護群黎以乩示之,是夜必有滔天大禍,眾當慎之,由於是時盜賊橫生,眾以為盜賊入侵乃緊閉門戶以躲災禍,豈知不察神意,聽而不思聰,焉知災禍竟是震災,居民罹於震災無數,廟宇全毀,媽祖洩露天機,在天庭受罪百年以贖其罪也。」
求神問卜預知未來作為決策是宗教信仰重要的一環。信徒藉由抽籤、擲筊、扶乩方式,徵詢神意作為依據。如果神明能預告即將發生之事,提供百姓即早防範,更能使信徒避凶趨吉。
媽祖預警災難神蹟眾多,但都是信徒「事後才發覺」神的旨意,如果未能察覺神的「暗示」,只能怪自己沒有慧根。
在媽祖預警神蹟中,可歸納出媽祖有預警能力,但卻無阻止災難的能力,但信徒不會怪罪媽祖,而會將一切歸諸「天意」,即使媽祖也不能違背天意,媽祖預告災難反而更堅定對媽祖的信賴。
 
 
六、媽祖治病、除瘟與復活神蹟
1 、媽祖為信徒治病
庇佑信徒、治療疾病幾乎是所有神明共同的業務,在醫療資源缺乏、醫療技術不發達的時代,民眾感染疾病時,只能仰賴神祇的庇佑,台灣民間即有許多專責的醫藥之神,如保生大帝(宋代名醫)、神農大帝(中藥之神)、藥師佛(佛教醫神)、虎爺(專治腮腺炎)、痘公痘婆(專治出水珠)、老三王公(專治精神病)等神祇,此外,任何神明也都兼具治病醫療神職,許多廟宇也都附有藥籤,讓信徒病患求籤抓藥治病。
各地媽祖救治病患的神蹟難以列舉,其中大甲四媽還因精通醫術,每當信徒罹患疾病,就會以刀片削下神像底座木屑,放在草藥中煎熬作為藥引,久而久之神像底座呈現大洞,是故,大甲媽祖俗語有:「大媽鎮殿、二媽吃便(無特殊職務)、三媽愛人扛(擔任進香媽)、四媽閹尻川(底座被削做藥引)」之說。
病患面對生病的事實,內心必然感到恐慌,除尋求醫藥治療之外,也會祈求神明的庇佑,而神明所發揮的通常只是心靈的治療而非生理的醫療,人們在疾病纏身時,其實更需要心靈的撫慰,而神療正能安撫病患,強化對抗病魔的信心。
2 、媽祖除瘟疫神蹟
瘟疫是造成集體死亡的傳染性疾病,台灣因地處亞熱帶,氣候高溫溼熱,蚊蟲孳生、病毒蔓延,最易流傳疫情,台灣史上流傳較嚴重的瘟疫,包括瘧病、痢疾、霍亂、天狗熱、肺癆、小兒麻痺等疫情。非但人類流傳瘟疫,禽畜魚蝦、稻作蔬果也會流傳疫疾,如雞瘟、牛瘟、豬瘟等瘟疫,面對人畜集體暴斃,植物病蟲害蔓延,百姓惶恐不知所措便會求助神祇庇佑,因此瘟神王爺信仰也相當普遍。除王爺是專責瘟疫之神外,其他神明也都必需兼任除瘟職務。媽祖除瘟的神蹟,例如:「咸豐七年( 1857 )台灣南部瀉吐流傳,患者不計其數紛紛祈求媽祖救助,憑神筊指示,以蔭香及鹽米水,二碗煎一碗,兼用聖符化飲,大多痊安,疫癘消除。」
「在過去醫療資源缺乏的年代,民眾有病厄便到廟裡求藥籤,連得了天狗熱(現今稱登革熱)這種在當時十分嚴重的病,據說都能痊癒。」
大正九年( 1920 ),嘉義市民迎請拱範宮三媽到城隍廟奉敬,「時嘉市郊區疫癘流行,乃恭迎三媽繞境,並以符水賜飲,大多痊安。」
在衛生不良、醫藥不發達的時代,民眾沒有施打疫苗、沒有檢驗醫療器材、缺乏藥品醫治,百姓感染疫疾只好求神問卜,服用「爐丹」、「符水」治病。如能苟活倖存,當然就要感謝媽祖神威浩蕩,尤其面對集體生病,多人死亡的瘟疫。在瘟疫流傳期間,百姓人心惶惶深恐感染,此時只有宗教信仰可以安定人心、消除恐慌。
3 、媽祖消滅病蟲害
農業生產除必須仰賴雨水灌溉不受風災水患肆虐之外,還需避免蟲害,在沒有農藥殺蟲劑的時代,一旦稻米蔬果遭受病蟲害,農民所有努力都將付之一炬,因此深受民眾信仰的媽祖也兼具消滅病蟲害的職務。
台中樂成宮「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就是因病蟲害而起。根據台中《樂成宮誌稿》敘述:「相傳百年前(按道光年間)台中附近稻作罹患嚴重烏龜病,農人束手無策,乃恭請旱溪媽祖前往保佑破煞,果立見宏效,一庄又一庄神到病除,恢復往昔豐收,於是眾生信服媽祖神威,乃決定每年農曆三月一日起,至二十日恭請鑾駕出巡,媽祖神尊所至,民眾挾道焚香,跪地膜拜,極顯神功於一時,此舉綿延迄今猶未間斷,是旱溪媽祖出巡大里、霧峰、烏日十八庄之緣由。」
苑裡慈和宮媽祖也有同樣傳說:「民國五年仲夏,苑裡一帶稻田受烏龜蟲侵害,農家抗除無策,叩祈聖母靈重蒼生,恭請香燈媽鑾輿出境巡掃,神輿過而烏龜蟲滅,當年之冬隆重舉行烏龜醮。」
二水安德宮則有媽祖令蟾蜍撲食蚊蟲的傳說:相傳安德宮為「蟾蜍穴」地理,選擇在此建媽祖宮,是因蟾蜍是蚊子的剋星,早期先民到此開墾,因衛生環境惡劣蚊蟲孳生,自媽祖鎮殿此穴地後,蚊蟲不再侵擾,眾人以為乃媽祖令蟾蜍撲食蚊蟲的結果。
4 、媽祖讓兒童復活
媽祖除有醫病、袪瘟、除病蟲害的神通之外,最令人嘖嘖稱奇的是具有令死者復活的能力。而且此說流傳於北港朝天宮、新港奉天宮、彰化南瑤宮等大型媽祖廟。此傳說大意是:有一婦人揹著兒子(或曰孫子)去進香,途中孩子因酷熱中暑突然暴斃,婦人不得已將其屍體放置於草寮內(或竹林裡),想等返程時再作處置。不料進香回來竟遍尋不著孩子屍體,婦人只得獨自回家,當她返抵家門卻見孩子在門口遊玩,問其所以,兒童說:有一婦人(或大眼、長耳的人)帶他回家,乃知是媽祖顯靈讓兒童死而復活。
這則傳說盛傳於北港、大甲、彰化、新港地區,其中北港版本較具體,直言對象是高雄胡姓老太太;時間在宣統元年;地點是北港;送孩童回家的是千順兩將軍。
彰化南瑤宮版則言:「台灣光復前,老二媽主辦往笨港進香,彰化市大竹圍有一對夫婦,因為丈夫不讓太太去進香而吵架,爭吵中他們五歲男孩突然暴斃,太太將其子之屍體放在竹林下,仍然隨著老二媽去進香,待一週進香回來後,卻發現其子在家門前遊玩。」
此神蹟故事共同「母題」是:婦女帶著孩子跟隨媽祖進香/兒童暴斃/婦女暫置屍體前往進香/回程找不到孩子遺體/返家見孩子在家遊玩/根據孩子之說乃是神明帶他回家。
媽祖讓兒童復活的神蹟雖然普遍流傳,但《北港朝天宮志》、《大甲鎮瀾宮志》中皆未收錄,或許是因內容太玄奇而付之闕如,但此傳說卻被信徒津津樂道,由此顯現媽祖之法力無邊,能使死者復活。
 
七、媽祖收妖神蹟
《天妃顯聖錄》中已有媽祖降伏千里眼、順風耳、收伏海怪晏公、高里鬼、困鎖青黃龍、收嘉應、嘉佑二魔等神蹟。
台灣媽祖收妖的傳說亦多,如朴子配天宮媽祖收伏烏狗精:「民國初期,在鄰鄉日閥所創之蒜頭製糖工廠內,發生妖魔作祟,致使工廠機械時常故障,或工人時常受傷,且延及於附近民家,眾多居民病者病、傷者傷,慘不忍睹,眾人以恐懼之心理,鬧的雞犬不寧;主事者紛紛到配天宮懇求媽祖治妖魔,在三媽聖像,大顯神威後,即將烏狗精(骨頭)取出放進油鍋內,無形中病傷皆根除,此後工廠亦平安無事。」
《麥寮拱範宮誌》:民國十九年( 1930 )嘉義榮町榮昌木材行洪某,因家中有陰邪作亂,人口不安,後來恭迎三媽到家鎮安,事後闔家安寧,事業如意。
彰化社頭枋橋頭天門宮也有媽祖收泥鰍精傳說:「秀水下崙村有一口大魚池,作灌溉用,晚上會把水放到滿,隔天早上水就沒了,結果我請我們枋橋頭天門宮武師二媽去那收妖,結果在那七七四十九天,咱們武師二媽臨時附身於乩童,帶著法器跑到那個魚池裡去,將那個寶劍跟香插下去,結果那個泥鰍精被收伏以後,下崙村那口魚池的水就再也沒有漏洩。」
新港奉天宮則有「虎爺收雞精」的神蹟,是故媽祖諺語有「北港媽祖,新港老虎」之說,意謂北港以媽祖靈驗聞名,新港則虎爺收妖令人稱奇。根據《新港奉天宮志》:相傳清道光年間雲嘉交界地區,時常有妖怪作祟,人畜均受其害,當時有一村民到奉天宮請回一尊虎爺供奉在家中,當天晚上全村寧靜平安,第二天早晨村民發現虎爺嘴角沾滿血跡,且口邊還有雞毛,經扶乩請示,方知虎爺顯靈收伏危害地方的雞精。從此奉天宮虎爺就頭戴金花,供奉在神桌之上,而許多廟宇也到奉天宮迎請虎爺分靈作為鎮廟之神。
綜觀媽祖收妖對象,都是狗精、泥鰍精、雞精等動物靈為主,這種說法可能源自台灣人「魔神仔」精靈概念有關,台灣民眾普遍認知的「妖」,並非由人所變,而是由動物靈(如鯉魚、狐狸、貓、狗、蛇等)演變而成有關。
 
八、媽祖助信徒建廟、渡溪神蹟
台灣媽祖神通廣大,神蹟遍布各地、各種事務,項目多元,諸如協助信徒建廟、助進香客渡溪等,皆成為媽祖庇佑範疇。
1 、助信徒建廟神蹟
林明峪《媽祖傳說》記載:關渡媽祖原是淡水河漂流神像,被拾起奉祀於河邊小祠,一夜媽祖託夢給地方仕紳,謂其已親選廟地,並需某山林巨木建廟。翌日媽祖神像不知去向,數日後才出現在現廟址處。仕紳遵照媽祖託夢指示,前往山林採購木材,山林地老板曰:昨夜已有少婦來訂購,方知媽祖親自預購,山林老板亦捐助所有木材。當晚,狂風暴雨大作,山林中木材悉被吹斷,滾落至河中,並漂流沖積至關渡河灘上。」
《貢寮澳底仁和宮簡介》也有兩則類似傳說:民國四年( 1915 )仁和宮擬遷建現址,需大量木材,但地方財力貧困,正一籌莫展,當時一艘日本輪船正要將十八支大檜木編成木筏拖往琉球,中途因風雨檜木筏被浪沖散漂至海岸,日本貨主雇人將檜木拖至澳底港集中,再整編成排前往琉球,地方仕紳向貨主洽商讓渡木材供建廟之用,貨主不從按計畫出發,木筏拖至港口竟無法前進,貨主感悟聖母懿旨乃將三支檜木獻予仁和宮,十五支則誠心讓渡。
其二:民國三十五年( 1946 )宮內中樑折斷屋頂倒塌,廟宇亟需修建,信徒代表向媽祖筊詢所需木材,經媽祖諭示近期內木材自會送至,果於十八日後,有三桅帆船誤入澳底港觸礁裂損無法修復,地方人士乃向船主購買桅杆擬作樑之用,然船桅巨長不易拔取,經向媽祖祈求佑助,當夜海水忽漲船身傾倒,遂能順利拔取船桅,充作廟樑。
關渡宮在建造期間曾有石洞流白米供食的故事,其大意是:媽祖親選廟地,親訂建材,再以洪流運至關渡之後,顯靈事件傳遍四方,各地壯丁皆自動來參加建廟工作,人數多達數千人,以致造成糧食不足的困境,當大家不知所措時,住持忽然發現在廟後岩石間發現一小洞,白米自裡面源源不絕流出,流量恰好供應數千人食用,於是工人士氣大振,廟宇得以如期完工。
石洞流白米的故事普遍流傳於各廟(如基隆仙洞),但最後的結局都是:後來貪心的和尚將小洞挖大,想流出更多白米,但從此石洞便不再流出白米。
王功福海宮媽祖則有媽祖佑助漁民豐收的故事:民國四十七年( 1958 )建廟工程開工,但財源短缺,突然展現奇蹟,王功沿海虱目魚苗大發,家家戶戶不分晝夜捕撈達十二天,財源廣進,魚苗商人運銷台南,才知全台沿海均無所獲,唯獨王功地區大豐收,方知媽祖顯化幫助建廟,於是民眾踴躍捐款,建廟工程因此提早峻工。
神明親自找廟地、親自採購建材、或以洪流運送木材、或洞流白米、或助豐收以利建廟等,諸神蹟普見於各廟宇,其原意應在鼓勵信眾,雖建廟資金龐大籌措不易,但會有神明庇佑協助完成。
2 、帶領進香客渡溪
在民國四十一年( 1952 )西螺大橋開通之前,北中部信徒前往北港進香,都必需橫渡濁水溪,如逢山區下雨山洪爆發、溪水高漲,穿越濁水溪是件危險之事,但進香客在媽祖信仰的激勵下,都能不畏險阻勇渡濁水溪。
媽祖帶領進香客渡溪的神蹟,類似基督教「出埃及記」神話,大意是:濁水溪因豪雨溪流湍急,進香客無法渡越,媽祖神轎衝入溪中,濁水溪便從中阻隔出一條道路,待進香團安全通過後,溪水又自動合流。
摩西版媽祖最知名的傳說是白沙屯媽祖。白沙屯媽祖往北港進香是目前台灣徒步路程最遙遠,也是唯一由媽祖帶路以神意決定行進路線的進香活動。據傳有一年進香團抵達濁水溪旁,見溪水湍急波濤洶湧,香客正不知所措,突然神轎衝入溪中,這時濁水溪竟從中裂出一條步道,進香客即隨著媽祖神轎安然通過,等全體人員安全通過之後,濁水溪溪流立即復合。
梧棲浩天宮也有類似傳說:相傳有一年,浩天宮大庄媽前往北港進香,途經西螺溪準備搭竹筏渡溪,竹筏業者見香客人數眾多,遂聯合各家業者集體漲價,進香團主事者問其如何漲,竹筏業者取出一支大竹筒,謂需用錢將竹筒裝滿才可渡溪,進香客正在無計可施之時,大庄媽指示屬龍、屬虎信士各一名,手執貼符咒之青竹一支,插入西螺溪中,「原本高漲的溪水竟讓出一條路來,讓徒步渡溪的進香客順利走過西螺溪而不致遭溪水淹沒。」而竹筏業者原本以為香客徒步過溪必有人會遭溪水沖走,紛紛將竹筏駛溪尾,準備撈起被水沖走的香客,藉機大撈一筆,不意信徒皆安然渡過,且在拔起青竹符時,「原本被阻絕的溪水一下子就急流而下,把在溪尾等候的竹筏業者沖的老遠,更有說被沖到海口的。」
《彰化南瑤宮志》〈老二媽會靈驗事蹟〉亦云:「老二媽進香時,必需橫渡濁水溪,當神轎一放入濁水溪,溪水馬上就分開。」
媽祖渡溪神蹟其實反映信眾對渡河的恐懼與對媽祖堅定信仰,其中也結合了舊約全書〈出埃及記〉的神話,基於媽祖信仰讓香客有信心、無所畏懼。我們從近年白沙屯媽祖二○○一、二○○三年兩次渡溪,以及彰化南瑤宮媽祖以擲筊方式決定是否「潦溪」,都可發覺,信徒將涉水渡溪取決於神意,媽祖要「潦溪」信徒當然要跟隨,而且媽祖神轎引路,信眾才會有信心,勇於涉水過溪。
 
九、結論:台灣媽祖屬性的轉化
媽祖信仰原屬海神信仰,郁永河《裨海紀遊》言:「海神為馬祖最靈,即古天妃神也,凡海舶危難,有禱必應,多有目睹神兵維持或神親自救援者,靈異之蹟不可枚舉。洋中風雨晦暝夜黑如墨,每於檣端現神燈示佑,又有船中忽出爝火,如燈光、開檣而滅者,舟師謂是媽祖火,去必遭覆敗,無不奇驗。船中例設馬祖棍,凡值大魚水怪欲近船,則以馬祖棍連擊船舷,即遁去。」
媽祖原為移民渡海航行之守護神,而自明末至清初台灣媽祖的神蹟,亦多發生於海上。隨著漢人入台時間遞嬗,媽祖似乎已不再專司航運保護,而增添多重職務。這種轉化現象與其他族群守護神相似。諸如開漳聖王、廣澤尊王、清水祖師、定光古佛,甚至義民爺。信仰都已不再侷限於特定族群,而成為各族群的共同信仰。從族群守護神的開放可見台灣族群的融合,從媽祖信仰的轉化也能觀察台灣社會型態的轉變,以及各時期、地區百姓所遭遇的問題。
從台灣媽祖神蹟可歸納出台灣媽祖職務的變化。
1 、航海守護神性格的淡化
媽祖信仰乃台灣民間重要宗教信仰,漢人的移民初期媽祖是以海神信仰呈現,但隨著時代的演變,現今信徒拜媽祖卻很少是為了要航海,而是轉為祈求健康、平安、學業、婚姻,媽祖海神性格反而隱而不見,隨著漢人渡海、拓墾到現今工商社會,媽祖海神特質逐漸淡化,護佑漁民只是媽祖眾多職務之一。
媽祖海神屬性的轉化,反映台灣的社會已從農漁業經濟轉為工商業經濟;而且隨著交通運輸工具的進步、陸路交通的便捷、氣象分析預報的精確,媽祖無需再到驚濤駭浪中拯救渡客、漁民,只要安坐廟中庇佑信徒身體健康、事業成功即可,台灣的媽祖神蹟轉為發生在戰場、田園、商場、災區、疫區……,不再侷限於海上。
2 、媽祖形象轉化
台灣媽祖造型是以媽媽的形象呈現,大多被塑造為慈祥、雍容華貴的中年婦女,與奔馳海上、拯救漁民的強悍形象已截然不同。大陸媽祖乃依照媽祖昇天時(二十九歲)的形象來塑造,其型態是年輕的女性、體型纖瘦、表情嚴肅,而台灣媽祖造型轉變為中年婦女、體態微胖、慈眉善目、平易近人。造型的轉變,表示台灣人對媽祖觀念的轉化,來台的媽祖已成為台灣人共同的母親,其形象有如天主教的聖母瑪莉亞、佛教的觀音菩薩,每當信徒無助、焦慮不安時,都會向母親訴說,而信徒也將媽祖視為母親般的信任、依賴。
3 、媽祖成為全能之神
從台灣媽祖神蹟中,可見媽祖職務已無限擴充,成為「全能之神」。但媽祖與西方上帝的概念不同,媽祖並無創造宇宙、萬物的神力,而是以庇佑百姓、救苦救難的方式,庇佑、護衛信徒。媽祖的全能是指庇護項目的增加,並非全知、全能。
從台灣媽祖神蹟反映媽祖職務已涵蓋國防政治、社會治安、經濟產業、公共安全、醫療衛生、民生需求等各領域,台灣媽祖的屬性顯然已脫離海神信仰的限制,台灣媽祖被廣大的信徒賦予新功能、新使命,其業務無所不包,與當初護衛移民渡海來台的海神截然不同,形成新的全能之神信仰。
 
參考資料:
※書目:
˙ 陳國強主編,《媽祖信仰與祖廟》,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0 年。
˙ 林明峪著,《媽祖傳說》,台北市:東門出版社, 1988 年。
˙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天妃顯聖錄》,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6 年。
˙ 連橫著,《台灣通史》,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1977 年。
˙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台灣省通志》,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971 年。
˙ 何世忠、謝進炎彙輯,《媽祖信仰與神蹟》,台南市:世峰, 2000 年。
˙ 林美容著,《媽祖信仰與台灣社會》,台北縣蘆洲市:博揚文化, 2006 年。
˙ 涂順從著,《南瀛古廟誌》,台南縣新營市:台南縣立文化中心, 1994 年。
˙ 陳仕賢著,《台灣的媽祖廟》,台北縣新店市:遠足文化, 2006 年。
˙ 吳文翠主編,《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潦過濁水溪》,苗栗縣通霄鎮:白沙屯田野工作室印行, 2001 年。
˙ 王春風編著,《蓬山文史專輯》,苗栗市:苗栗縣文化局, 2001 年。
˙ 林豪撰,《東瀛紀事(清)》,台灣文獻叢刊第 8 種,台北市:台灣銀行, 1957 年。
˙郁永河撰,《裨海紀遊(清)》,台灣文獻叢刊第一輯,台北市:眾文圖書公司出版, 1979 年。
˙ 施琅著,《靖海紀事》,台灣文獻叢刊第 13 種,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台北市:眾文圖書公司出版, 1979 年影印版。
※宮廟誌:
˙ 林德政主修,《新港奉天宮志》,嘉義縣新港鄉:財團法人新港奉天宮董事會, 1993 年初版。
˙ 郭金潤主編,《大甲鎮瀾宮志》,台中縣大甲鎮: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董事會發行, 2005 年。
˙ 羅啟宏等編纂,《彰化南瑤宮志》,彰化:彰化市公所, 1997 年。
˙ 《麥寮拱範宮誌》,麥寮拱範宮第六屆管理委員會, 2003 年。
˙ 《樂成宮誌稿》,台中:財團法人台灣省台中市旱溪樂成宮編印, 1998 年。
˙ 蔡相煇編撰,《北港朝天宮志》,雲林縣北港鎮:北港朝天宮董事會, 1995 年。
˙ 《朴子配天宮沿革誌》,嘉義縣朴子市:朴子配天宮編印。
˙ 《鳳山雙慈亭廟誌》,高雄縣鳳山市:鳳山雙慈亭編印。
˙ 《探索浩天宮導覽手冊》,台中縣梧棲鎮藝術文化協會出版, 2005 年。
˙ 《貢寮澳底仁和宮簡介》,澳底仁和宮管理委員會出版, 2004 年發行。
※報告書:
˙ 林美容主持,《台中縣新社鄉九庄媽信仰調查計畫報告書》,台中縣豐原市: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1999 年。
※影音出版品:
˙ 「 2008 彰化縣媽祖遶境嘉年華 DVD 」,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 「廟會第 17 集:白沙屯媽祖南巡」,台北市: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