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生命禮俗歲時節令民間信仰信仰祭儀民間俗信民俗活動媽祖信仰王爺信仰其他
|
歲時節令
悲天憫人中元祭
七月最盛大的祭典,無疑是七月十五日的中元普度。中元普度其實是道教「中元節」和佛教「盂蘭盆會」的結合。魏晉以來佛道融和成為民間信仰,將神佛混為一體乃民間信仰的普遍現象。道教以農曆正月十五為上元節,是天官賜福日;七月十五日為中元,是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為下元,乃水官解厄日,三位神明民間合稱為「三界公」,其地位僅次於玉皇大帝。 佛教的盂蘭盆會是根據「盂蘭盆經」目連救母的故事演繹而成。據傳目連因母親生前罪孽深重,死後被打入地獄受刑,目連盛飯供養,不料食物入口即化為火焰,後釋迦牟尼佛教其羅列百味供饗十方僧眾,目連依指示於七月十五作盂蘭盆,置物盆中普施僧眾貧民,終於救出其母脫離餓鬼界。目連救母的故事早已流傳民間,敦煌變文中已有目連救母俗講,宋代《東京夢華錄》也有目連雜劇的演出,至今台灣民間喪事仍有演出目連戲,其用意乃在勸善教孝。孤魂野鬼的祭祀是基於悲憫之情盂蘭盆會普施眾僧的儀式,後來演化成普度餓鬼的習俗,再與道教中元地官赦罪信仰融合,就形成中元普度。對象也變成孤魂野鬼。 【超渡亡靈祈求平安】 台灣的普度分為公普和私普,公普是地方寺廟舉行法會,聘請僧侶或道士作法施放焰口、普度孤魂野鬼。此外,各同業、氏族也會聚集市場、車站、工寮舉行普度。私普是指各行各業自行協調一天聚集普度,而民間在自家門口擺設祭品進行祭儀,則稱為家普。公普形式接近佛教盂蘭盆會,私普祭典則是道教中元節的形式。中元普度的對象是孤魂野鬼,因此儀式也與一般祭典不同,普度時供桌須擺設在門外,不可「請鬼入厝宅」,桌下放置一盆清水,盆上覆蓋毛巾,並備髮梳、鏡子、春仔花、白粉等供好兄弟梳妝打扮。 【中元普度-家普】 中元普度祭品之豐盛為所有年節之冠,祭禮時間也最長。其中各寺廟、市場所舉行的祭典常有「看牲」,是以捏麵製成的各種造型,更是多彩多姿。 中元普度基本上是為了撫慰亡靈祈求平安,它出自對無主孤魂的憐憫之心和對鬼魂的怖慄之情。從民間對普度的慎重,顯現台灣民眾對孤魂野鬼的同情心和恐懼感。 【關鬼門送孤】 一般而言,關鬼門的日期是在農曆八月初一子時。而基隆地區則在初一下午才關鬼門。孤魂野鬼在人間享受一個月奉祀之後,在八月初一以前必須回到陰曹地府,接受地藏王管制。八月初一奉祀孤魂野鬼、無主骨骸的陰廟便會象徵性地將柵門關閉,表示封閉鬼門關。至此,整個七月祭鬼的活動完全結束。 在關鬼門之後,為了防止孤魂野鬼「逾假不歸」,因此要舉行「跳鍾馗送孤」,所謂「送孤」亦即送走孤魂野鬼之意。七月鬼祭先禮後兵跳鍾馗,通常用在祭煞儀式,是台灣民間最普遍的驅鬼儀式。民間俗信鍾馗是鬼王,具有鎮壓鬼魂的法力。但管理眾鬼的卻是佛教地藏王菩薩,由此可見民間信仰中佛道融合分工的思想,也表現台灣民眾對孤魂野鬼那種先懷柔後強硬的態度。 七月的鬼祭,基本上是一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惠及眾鬼的思想,至於鬼魂是否存在?七月是否為鬼月?其實並不重要,在台灣中元祭中所呈現的悲天憫人、普及鬼魂的愛心,及緬懷墾荒先烈的情懷,才是七月中元祭真正的意義。
*中元普度的對象原為孤魂野鬼,在各種外來宗教傳入台灣之後,民眾也將異教徒的亡魂納為祭祀對象,因為他們不立祖先牌位,先人無人奉祀非常可憐,因此基於同情心,就一併加以祭拜。 *七月天氣酷熱,食物容易腐壞,但老人家們卻認為那是因為「老大公」吃過的祭品,所以容易變壞。 *搶孤在搭建孤棚時禁止女性靠近,否則會倒塌,民國八十年頭城搶孤曾發生孤棧倒塌事件,當地民眾都認為那是因為現場有多位女記者靠近觀看之故。編製孤棧所使用的竹子禁止跨越,以示虔誠。在工作過程中也不得亂說話、講髒話以表示莊嚴慎重。 *民間相信搶孤活動中的順風旗具有強大法力,因此漁船業者都爭相蒐購,據傳最高價格是以近百萬賣出。 *普度祭拜中的供品據說嚴禁任意取食,否則身體將會潰爛。 *普度前所豎立的燈篙高度不能過高,據說每台尺可招引三里範圍的鬼魂,如燈篙過高,招來鬼魂太多,供品不足將引起「好兄弟們」不滿,反而會惹來災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