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生命禮俗歲時節令民間信仰信仰祭儀民間俗信民俗活動媽祖信仰王爺信仰其他
|
其他
疫情對台灣民俗的影響
今年受武漢肺炎的影響,元宵節之後全台各地大型民俗活動幾乎都宣告取消或延期,其中包括內門迎佛祖、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白沙屯媽祖進香、旱溪媽祖遊十八庄、北港迓媽祖、同安寮十二請媽祖、學甲香、松山慈佑宮北港進香、台北霞海迎城隍、保安宮家姓戲、淡水清水祖師遶境、新莊、羅東大拜拜等大型民俗活動,其他如雲林六房媽過爐、礁溪二龍競渡、基隆中元祭也將縮減廟會規模或改採車巡遶境。
這些民俗都是歷史悠久規模盛大的民間自主性宗教活動,每年定期舉辦信眾熱忱參與,但都有集體群聚、共食、同宿、同車的密集接觸行為,為配合政府防疫政策,各大宮廟紛紛主動取消今年廟會活動以避免疫情擴散,可見台灣民眾在信仰之餘,也都還能保有理性與智慧,印證台灣俗諺:「也得神,也得人」的宗教觀。 防疫畢竟是民眾的工作,我們不可將責任推卸給神明,認為「神明自會庇佑」,如有差池將會陷神明於不義。尤其每年的「三月痟媽祖」,參與進香、遶境、刈火動輒數百萬人次,萬一造成防疫缺口,將不知如何隔離、追溯感染源,況且只要有人染疫,即表示神明不靈驗,顯赫神威也將蕩然無存。宗教信仰可帶給民眾希望、信心,卻不能避免群聚感染的風險,面對疫情信眾仍須先自我保護,再祈求神明庇佑。 三月初各宮廟還在猶豫是否照常舉辦活動,歸咎原因主要有兩大因素,一是廟會時間都是經擲筊方式,由神明決定日期,信眾不敢貿然取消;其次廟會活動所附加的經濟效益,若取消進香活動對廟方香油錢、周邊文創商品、當地產業都將造成嚴重損失,畢竟「人潮就是錢潮」。但在疫情日漸升溫後,各宮廟都毅然決定取消今年廟會,這不僅是社會道義責任,也顯現宗教的慈悲與關懷,神明必會支持「防疫優先」的原則。 其實取消宗教民俗活動也並非首例,二次大戰期間因美軍空襲,許多廟會活動都被迫取消;二二八事件後,國民政府為避免「聚眾」而禁止民俗廟會;蔣介石過世,「國殤」期間,也都曾經暫停辦理廟會活動,因此基於特殊因素取消或延期民俗廟會早有前例可循。何況神明慈悲、關愛信眾,也必能體會因疫情肆虐,信眾不得已的決定。 廟會外台戲、神明遶境進香,是民間劇團、陣頭最主要的市場,當各廟會活動取消之後,除了宗教相關產業受到波及之外,民間劇團、陣頭也陷入無戲可演、無陣頭可出的困境,從元宵至今,許多劇團、陣頭都因為沒有廟會場表演而瀕臨倒團的危機,所謂「鑼鼓陳,腹肚緊,鑼鼓煞,腹肚顫」,意謂沒有演出,演員就得挨餓。面對疫情肆虐,今年傳統藝術團隊將會是最難過的一年,但在防疫與演出的衝突下,傳統藝術團體仍應共體時艱以防疫為優先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