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生命禮俗歲時節令民間信仰信仰祭儀民間俗信民俗活動媽祖信仰王爺信仰其他
|
信仰祭儀
驅鬼魅 除惡煞---神秘詭譎的跳鍾馗
「跳鍾值」是台灣民間最具神秘色彩的驅鬼、除煞儀式,由於禁忌繁多,所以並不適合觀賞。 民間俗信鍾馗乃治鬼之神,「跳鍾馗」常用在「送孤」、「除煞」和「壓屍」之科儀。所謂「送孤」意即普度之後送走孤魂野鬼,以免好兄弟駐留不去。「除煞」則用於開廟(廟宇新建或重修落成)、開台(戲台開台首演)、開地(拓墾新開發之地)、謝土(新居或新墳完工);台南、高雄沿海地區在結婚、做壽、彌月慶典,祭拜天公之前,也要先跳鍾馗除煞以表慎重。「壓屍」則常見於台灣北部地區,每當發生車禍、礦災、溺水、自殺等意外事故,為避免「枉死鬼掠交替」就必需「跳鍾馗」驅鬼,以免事故重複發生。 「跳鍾馗」的演出型式分為二種:由藝師操弄傀儡戲偶或由演員直接扮演鍾馗角色。其中以操弄戲偶除煞較安全;真人演出「跳鍾馗」,通常是由道士或伶人扮演,儀式進行中如感覺法力不足而無法鎮壓邪煞,則必須咬破演出者中指,血灑四方以求自保。 「跳鍾馗」目的在驅鬼除煞,因此演出時間多半選在午後或夜晚,由於「驅鬼」、「除煞」事關重大,因此儀式規矩繁複且禁忌頗多。一般都是採「先懷柔後強硬」、恩威並施方式,也就是舉行普度祭典再強行除煞驅離。除煞之前,必先請神降臨護衛,再持咒勒符、摔鹽米、灑淨水清淨法場,操弄或扮演鍾馗者要腳踩七星步、手持黑雨傘(代表八卦),傘面再貼上符咒,保護演出者自身安全,演出時現場工作人員、樂師也必須頭綁符咒,免遭犯煞。 「跳鍾馗」除煞常用法器包括「白公雞」、「白公鴨」、「七星劍」、「草蓆」、「掃帚」等;其中「白公雞」代表陽氣;雞啼破曉象徵破陰陽、剋陰煞;「白公鴨」則取其諧音有「壓」制之意;七星劍用以斬除惡煞;草蓆俗稱「草龍」,在其兩端綁上冥紙,用火點燃後揮舞,並拍打地面以嚇阻鬼煞;「掃帚」則意謂掃除不淨之物。 民間俗信跳鍾馗閒雜人等不宜觀看,儀式進行時不可呼叫扮演鍾馗者的名字,以免厲鬼識破其身份。附近民家則需緊閉門戶,並以掃把橫擋門上,以避免鬼煞闖入。家中入睡者必需喚醒,以免在睡夢中靈魂出竅被鬼所執。 民眾對於「跳鍾馗」演出儀式所持的怖慄心態,乃是出於對厲鬼惡煞的恐懼心理。「跳鍾值」源自古代驅逐疫鬼的「大儺」儀式。史上並無記載鍾馗其人,鍾馗實乃古代逐鬼之「棒鎚」,古人每至臘月即舉行「大儺」儀式以驅逐鬼魅,而驅鬼所使用之棍棒,齊人謂之「終葵」,後來經人格化、貝像化,「終葵」就成了鍾馗,「跳鍾馗」也成為驅鬼避邪的象徵。 宋代以來,鍾馗由原本的「驅鬼之椎」變成「驅鬼之神」,神話中的鍾馗是終南進士,雖才華出眾,高中功名,卻因長相醜陋而被皇帝所逐,鍾馗憤恨乃頭觸金階而亡,死後受封為「驅魔大神」,閻王命含冤、負屈兩將軍助其斬除妖魔,並將奈河橋小鬼化為蝙蝠,任其嚮導。傳統戲劇中也有<鍾馗嫁妹>、<鍾馗收妖>等劇;民間繪畫中則有鍾馗吃鬼、迎輻(福)、嫁妹(魅)、醉酒等內容,其實均源自唐代以來歲暮掛鍾馗像以驅鬼避邪之舊俗。 十一月一日(五)起一連三天,高雄市舉辦道教寺廟嘉年華會---「神氣活現道高雄」,活動中將邀請各大寺廟神明駐駕中正體育場,除舉辦祈安法會科儀之外,並有民間戲劇、民俗藝陣、民俗工藝表演,也有道教文物、藝閣花車的展示,此外,開幕當晚七時三十分舉行迎神駐駕安座大典之前,為清淨道場以示隆重,也將進行難得一見的「跳鍾馗」儀式,對民俗信仰、民間藝術有興趣的民眾,不妨趁機來趟民俗之旅。 |